像扬州这样“拼”的城市,不妨再多点

齐鲁晚报     2019年04月26日
 本报评论员 朱文龙
  五一小长假快要到了,对于喜欢旅游的人们来说,心里肯定都在盘算着到时候去哪里旅游。但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有个问题是出去旅游的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那就是停车。近日,据媒体报道,扬州市政府在五一小长假期间,继续向公众开放政府的停车场。这条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了舆论的热议。
  “每逢假期胖三斤。”这句调侃形容的不仅是人,还包括接待能力屡受考验的各大旅游景点。顶着“烟花三月下扬州”盛名的传统旅游城市扬州,如何满足假期密集涌入的游客从吃喝拉撒到停车住宿等一连串即时生活需求,对地方公共管理和服务都是个不小的考验。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扬州继续对外开放政府停车场,在缓解城市旅游接待能力不足带来的压力的同时,又向外界传递出一种开放和亲民姿态,可谓一举多得。 
  在小长假,很多人外出旅游都有这样的经历——到某处游玩,找停车位颇费周折。与此相对的是,机关事业单位都有许多停车位,且有富余车位,但在封闭管理的状态下,机关事业单位常常“肥水不流外人田”,用一块“非本单位车辆禁止入内”的牌子将群众的车辆或所谓“社会车辆”拒之门外,将本单位的富余车位资源闲置浪费。
  扬州市开放政府停车场之举,是改变旧有思维的有益尝试,体现了政府服务意识的提升,在现实中具有极强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如今,许多旅游城市在节假日期间都面临着像扬州一样的问题,比如停车难、吃饭难等,但是能主动挖掘自有资源让利于民的并不多。这里面可能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对问题认识不足,或者认识到了但因为怕麻烦而视而不见。毕竟,对公众开放停车场涉及很多问题,需要多部门统筹协调,有些部门不愿意多事。这种心态,说到底还是缺乏服务意识。
  反观扬州,从2017年起,扬州决定“拼”了,连续三年出台服务游客的“3号文件”,尽最大可能、以最大力度服务外来旅游者,以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事实亦证明,扬州市的尝试是成功的,三年来游客和旅游收入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提升政府服务意识并不是为了秀姿态,在让利于民的同时,对城市品质和知名度的提升以及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用十分明显。当前,各地均将城市形象塑造、传播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从民众需求着眼,转变服务意识,用好市民游客的“口碑传播”,或将起到惊艳效果。毕竟,一座愿意“成人之美”的城市,自然会让游客“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像扬州这样“拼”形象的城市,其实还可以再多一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