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和鞘膜积液患儿的福音

济阳区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

齐鲁晚报     2019年04月26日
  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
  本报通讯员 杜秀香

  近日,济阳区人民医院综合外科再次成功为患儿实施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术中及时发现其对侧隐性疝,给予手术修复,避免了二次手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儿恢复良好,现已出院。
  患儿王××,男,2周岁,2个月前因突发哭闹,呕吐,急来我院就诊。经小儿外科会诊,发现其右侧腹股沟部位有一包块,压痛,考虑腹股沟斜疝嵌顿。接诊医师给予手法复位成功,建议手术,家属考虑孩子年龄太小,未同意手术!随后,患儿病症反复发作2次,先后来济阳区人民医院就诊接受手法复位。
  近日,患儿家属再次来院寻求治疗,接诊医师应患儿家属要求给予手法复位,家属感激不尽,但考虑到孩子病情反复发作,长期经受病痛折磨,在与医师商谈后,遂同意择日手术。手术当天,综合外科主治医师张唐山主刀,在全麻下为患儿实行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于患儿肚脐取0.5cm的切口,进腹腔镜,找到未闭合的内环口,在下腹部腹横纹处用疝气针穿刺,缝合内环口,穿刺点0.2cm,无须缝合。术中,张主任发现患儿对侧疝环未闭合,及时给予手术修补,避免了二次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患儿安返病房,家属十分满意。该手术创伤非常小,术后恢复快、不留疤,且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同时看到对侧,避免了二次手术!
  小儿疝气、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合是其发病解剖基础,而生后腹内压增高则是其诱发因素,绝大多数发生在男性。并不是所有开放的鞘状突都将发生腹股沟疝,只有当腹腔脏器被挤入未闭鞘状突时,才形成疝。因此,将鞘状突未闭合,但未表现临床症状者称隐性疝。随着年龄增长,有10%~30%的隐性疝会出现临床症状。进入疝囊的腹腔脏器最多见为小肠,盲肠和阑尾有时也可疝入;女孩则可有卵巢和输卵管。
  当盲肠、乙状结肠、膀胱或卵巢下滑并入后不能自行复位而停留在疝囊内则形成嵌顿疝,这是小儿腹股沟疝最常见的并发症,若未能及时处理,可发生绞窄性肠梗阻造成严重后果。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嵌顿疝,由于精索长时间受压,可并发睾丸缺血坏死;女孩则多为卵巢,可致卵巢缺血坏死。
  与传统的开刀手术相比较,腹腔镜手术具有以下优点:
  1.创伤小,经肚脐的切口隐蔽,术后几乎看不出来,而且不需要缝合,术后无疤痕。
  2.术中不易损伤输精管、精索血管,不易出现阴囊血肿等。
  3.能够及时发现对侧的隐性疝,并同时处理,避免了二次手术。
  4.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
  伴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小儿疝气、鞘膜积液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已成为必然趋势,济阳区人民医院现已开展单孔腹腔镜微创治疗小儿疝气、鞘膜积液的手术,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手术经验。小儿疝气、鞘膜积液不容小觑,家长朋友应提高警惕、理智分析,为孩子选择最理想最安全的治疗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