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多形式创新服务模式

以变求“便”,增强市民获得感

齐鲁晚报     2019年04月26日
  市民来高新区为民服务中心办业务更便捷。
  市民办理业务更便捷。
  文/图 本报记者 孔茜 
通讯员 张昕

  作为全区“放管服”改革主阵地之一的济宁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自成立以来,坚持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从推进全程电子化到“无感智办”,从优化审批流程到“一次办结”,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按照“应划尽划”的要求,现将市场准入、投资建设、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领域的9个部门(单位)的84项行政许可、11项相关联事项予以划转,切实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进程,增强市民获得感。

  推行全程电子化
让市民办事更便捷

  22日上午,走进济宁高新区为民服务中心,机器叫号声、人员交流声不绝于耳。前来办事的市民大多分布于大厅内的各个角落,他们或手持号码纸静坐于休息区安心等待,或手持材料前往窗口办理业务,或井然有序地排队落座于自助上网区进行业务查询,现场一幅繁忙景象。
  “除窗口办理业务外,像设立登记等业务,部分市民会优选全程电子化,在网上进行办理。”济宁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刘治敏称,所谓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是在保留窗口登记的同时,开通涵盖所有业务、适用所有类型市场主体的网上登记系统,各类型市场主体的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各个业务环节均可通过互联网办理,实现全程电子化登记。
  “全程电子化不适用于所有的市场主体,分公司和法人股东的公司不能办理。”刘治敏介绍,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即为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工商信息网络的优势,采用申请人互联网申请、登记机关内网审核、审核结果外网反馈的运行模式,实现市场主体登记“网上提交材料、网上审查核准、网上亮照公示、网上自动存档”,真正做到办事人员与登记机关工作人员“零见面”,“足不出户”办理企业登记注册业务。
  “目前,使用全程电子化办理业务的市民已明显增加,仅企业设立登记可占到60%左右。”刘治敏介绍,自2019年以来,已完成企业新设立1037户,同比增长70.28%。而推进全程电子化,既便利了市场主体准入,也有助于审批部门政府职能转变,更有助于激活市场活力和优化营商环境。
立足市民需求
推出“无感智办”

  接到电话提醒的李若谷,一大早,便手持身份证、健康查体证明等相关材料来到为民服务中心二楼,办理护士执业延续注册业务。经过前台受理、后台审核等环节,约十几分钟的时间,李若谷便拿到了护士执业证书。
  “本以为证件过期就废了,没想到证件超期工作人员还想着打电话通知我前来办理,真是太感动了。”从事医护工作6年的李若谷对工作人员主动服务的举措连连称赞,并对此次的“意外惊喜”表示十分暖心和感动。
  “一般证书过期了就要重新申请注册,还要脱产到三甲医院接受3个月临床护理培训,待考核合格后才可重新申请。”她说,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在国外学习进修了一年的自己,以至于护士执业证过期都不知道。如若未完成延续注册,自己还将面临无法正常上岗工作的麻烦。
  “按《护士条例》规定,对于执业证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注册的,我们是不予办理的。”济宁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社会事务窗口工作人宋冉冉称,为更好地做好服务,经请示市卫健委,现属于济宁高新区辖区内的护士人员,凡一直在岗从业的,且护士执业证短期过期者,可携带《护士证延续注册申请审核表》、《护士执业证书》、申请人身份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及健康查体证明等材料现场办理。
  据了解,推出“无感智办”举措,实为部门工作人员主动作为、主动服务,在存有400余人护士注册信息的系统中逐一进行筛选标注,并对符合办理条件的人员进行逐一电话通知,最大限度的帮助市民解决“头疼事”,让市民享受便捷服务。
以便民利民为导向
多形式提升服务质量

  “目前,行政审批服务局已将涉及市场准入、投资建设、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领域的9个部门(单位)的84项行政许可、11项相关联事项进行了划转。”济宁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为民服务中心主任何平称,为使业务划转承接更加顺畅,自3月4日起,高新区已开展了政务服务“技能大培训、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从政策学习到专业技能培训,再到政务礼仪培训,全面提升政务服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此外,为着眼于企业和群众业务办理需求,行政审批服务局还以民生和企业为两大主线,将所涉及的相关业务及办理流程予以汇总,并于4月底推出《民生一本通》和《企业一本通》。“目前,已完成相关材料梳理工作,届时在印制成册的基础上,将同步于网上公布。”何平说,以《民生一本通》为例,共设出生、上学、工作、结婚、退休及其他6大板块,包含7各部门200余条事项,从办理地点、受理流程到所需材料一应俱全,使市民阅读更加直观。
  据了解,行政审批服务局坚持以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下一步,将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实行政务大厅“一窗受理”、关联事项“一链办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贴心帮办“一次办结”,推行并联审批、联审联办、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审批服务方式。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环节,让市民少跑腿、多办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