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行街道开展公益阅读活动,推进全民阅读氛围

一堂公益阅读会,众人重温书香

齐鲁晚报     2019年04月26日
  崇文学校学生静坐于图书馆,畅游于书海中。 本报记者 王博文 摄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张慧

  世界读书日前夕,柳行街道举办了各式各样的阅读活动,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4月21日,在柳行街道普禾书吧,“父母智慧课堂公益读书会”活动正在进行。现场,在分享优秀书籍的同时,家长们也就如今阅读方式的转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各自发表了感触。

  阅读方式逐渐变迁
优质内容引人注目

  21日,在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普禾书吧,由柳行街道和济宁普禾书吧联合举办的“父母智慧课堂公益讲座”正在进行。《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主题读书会上,十余名家长现场交流、分享,同共探讨育儿之道。
  “书吧举办的讲座会吸引不同年龄段的居民,但大部分前来学习的人群还是周围社区的学生,成年人大部分还是为了考研等相关考试前来学习。”普禾书吧负责人刘永慧介绍,普禾书吧自2016年9月开店以来,现在具有会员1000人左右。尽管会员人数在逐年增长,但是会员人群还是以学生为主。但是不得不承认,近年来来店看书的成年人越来越多,人们的阅读兴趣也慢慢回归传统纸质图书。
  “手机的流行,大家开始热衷于电子书,网络小说开始盛行,但是随着手机功能的强大,大家开始尝试摆脱手机的束缚,慢慢回归纸质图书。”柳行街道居民李先生说,以迎合人们阅读兴趣、追求猎奇的网络小说热度正在慢慢降低,优质书籍正在慢慢回归。
  “孩子的坚持往往在于家长的坚持,尤其是在阅读方面。”刘永慧介绍,家长阅读方式的变化,最终将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习惯,现在书吧不定期邀请周边学校教师解读《论语》,同时邀请播音员带领孩子现场诵读《论语》,孩子的参与兴趣十分高。刘永慧说,家长的日常压力大,对读书的兴趣较低,通过家长带动孩子,孩子反作用于家长,形成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传统节日“符号化”
让孩子更易接受

  现在学校、社区、街道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前段时间,‘清明节’经典诵读活动在孩子、家长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刘永慧说,现在普禾书吧开展每月一期的绘本课程,向学生讲述传统节日、十二生肖等方面的知识,尽管孩子们理解能力有限,但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远超家长想象。
  “现在孩子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对于孩子来讲收益良多,学校在营造传统文化氛围上的作用很多时候比家长大得多。”李先生表示,现今生活内容丰富,大家的生活内在动力缺乏,许多成人愿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在进校园的同时,也能够进入家庭,让更多的家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现代孩子的物质生活丰富,对于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并不能够了解传统背后的东西。”鲁谦书院负责人孙那壹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朱子治家格言》中的关于家族、关于教育的教导,在现今看来依然具有教育意义。”将传统节日“符号化”将有利于孩子了解传统文化、传统习俗。谈起“粽子”意味着“端午节”,“元宵”意味着“中秋节”,将各种各样的“符号”与传统相连接,对于孩子的理解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关链接                 
读书节活动精彩纷呈 孩子们感受阅读魅力
  22日,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联合崇文学校、普禾书吧,在崇文学校博慧礼堂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暨第一届小学生读书节。通过“专家讲座”、“以书会友”、“让好书流动”等多种活动形式,向师生展示读书的魅力。
  当日,在博慧礼堂,近百位少年身着汉服站上舞台诵读国学经典《三字经》,在悠悠古乐、朗朗书生中,读书节活动缓缓拉开帷幕。“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阅读可以到达……”随后,学生代表宣读倡议书,呼吁师生加入到读书的行列,在书籍中汲取知识、提升能力。
  本次活动还邀请到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义堂先生,为在座师生带来“世界读书日谈鲁国、孔子和六经”为主题的讲座。讲座中,杨义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领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孩子们对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活动结束后,杨义堂与孩子们围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感悟阅读魅力,鼓励孩子要多读书,读好书,让不少学生受益匪浅。
  “今天杨老师的讲座,对我们来说很受用,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五年级一班学生曹天文表示,在今后的学习中,自己也会把更多的经历放到课外阅读上,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让读书真正成为学习所需、生活所需、成长所需。
  据了解,本次活动旨在推广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提高市民文明素养,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小学生对阅读的重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们在书海中畅游,感受读书带来的无穷魅力。
  本报记者 王博文 通讯员 李庆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