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是主体组织是主导

文明实践助推乡村振兴

齐鲁晚报     2019年04月26日
    本报讯(通讯员 刘厚珉) 4月22日,细雨霏霏,单县龙王庙镇刘土城村,陈洪轩、万芝瑞、陈照义等15名街长带领群众清扫15条街道。“这是我们街长每天必修的功课,大街小巷保持得干干净净,群众夸奖,我们高兴!”推行街长制,乡村有了“小巷总理”,是单县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升乡村自治能力和水平的创新模式。
  财力有限,民力无限,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在乡村振兴具体工作实践中,我们时刻牢记,村民是主体,村组织是主导,我们是引导者、支持者、协助者。”龙王庙镇镇长马炳臣说,只有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单县在农村设立街长、组建志愿服务队,并出台积分考核奖励机制,发挥其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精心设计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文明实践项目,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开展少不了组织者和参与者。全县整合组建6类志愿队伍502支,梳理62项文明实践项目,涉及群众的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将“大杂烩”开成了“小灶台”,提升了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农历三月初九,上午,高老家乡张武楼村,不同于上月同日的孝善敬老饺子宴,这次本月生日的老人吃上了大如盆口的花馍馍。这是村里巾帼志愿服务队专为过生日的老人做的,红枣拼成的“寿”字,让老人们笑逐颜开。志愿者围着同坐一桌的4位老寿星,齐唱“祝您生日快乐”,所有老人分享“生日花馍馍”,欢声笑语荡漾在农家小院。“比吃蛋糕还有味道,几十年没吃过了,孩子们想得真周到!”88岁的张翠红老奶奶激动得潸然泪下。
  包进去的是“敬老情”,吃出来的是“新滋味”。单县还推出饺子宴“5+N”新模式,除了过生日等5个规定动作,老人吃饺子宴之前,还可以欣赏文艺节目和免费体检、理发等。
  为让文明实践融入社会、渗透生活,单县各乡镇(街道)、各村(社区)认真开展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四心”实践活动,并通过“村规民约”予以固定,围绕文明家庭、移风易俗等永恒课题,深入推进文明实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与此同时,单县还开展自选文明实践活动,各乡镇(街道)、各村(社区)可根据群众实际需求,组织志愿者上门拜访、公益帮扶等方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弘扬时代新风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