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中医医院著名老中医高宝海:

60年来,他用行动写就“生医好”

齐鲁晚报     2019年04月26日
2019年4月26日 星期五 编辑:张鹏 组版:皇甫海丽
关注
T10












  只想当个好医生治病救人
一年内三辞医院院长
  4月17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市中医医院门诊大楼二楼“高宝海省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见到了高宝海医生。谈起60年来的行医之路,他娓娓道来。
  1959年,成武县白浮图公社卫生院需要工作人员,经考试合格后,17岁的高宝海被录用,跟着中医常现堂开始学习中医。从此,传统中医智慧的大门为他打开了。高宝海身上随时带着小本子,没事就背诵汤头歌。由于他聪明能干,当年就被医院评为模范。
  1960年,高宝海考入定陶中医学习班,结业后便留在了定陶县人民医院。1960年至1964年间,他在定陶先后师从当时知名中医王曦亭、亓文章,学习内科和针灸,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诀》、《汤头歌》等中医经典,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64年至1965年上半年,他在仿山中医进修班学习。1965年秋,他到山东中医学院脱产进修。一年后,24岁的他到定陶县中医进修班任教,其医术在定陶已小有名气。
  1974年至1977年,高宝海再次到山东中医学院进修学习,并取得了大学学历。此时,菏泽决定筹建中医医院,相关领导也在争取他回菏工作。和济南相比,菏泽更需要他。1979年,市中医医院建成,高宝海成了医院元老级成员。
  1992年,高宝海被任命为市中医医院业务副院长。而这在别人眼中的高升,对他来说却是个苦恼,因为几乎没有时间坐诊了。“我努力的方向不是当院长,而是当个好医生治病救人。”高宝海说,他果断决定向领导辞去副院长职务。一年内他3次提交辞呈,终于达成所愿。高宝海如释重负,重新回到中风科担任主任之职,坐诊、查房每天全身心为患者治病。
  2003年,高宝海从医院退休,多家医院开出优越的条件聘请他,但是他对自己所在的市中医医院感情深厚,医院就像他的家一样。医院需要他,他便回到医院继续治病救人,这一干就干到现在。
把医德放在第一位
60年来未收过1分钱红包
  从医60载,高宝海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内科杂病,尤其对中风偏瘫有独到的研究,他治病救人的经典案例不胜枚举。他所研制的“通脉宝”获菏泽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被高宝海救治过的病人常想表达感激之情,而他只是心领。在他的工作室,记者看到病人送给他的锦旗并没有悬挂出来,而是放进了橱子。“病人看病已经增加了家里的负担,再赠送锦旗给我,又让他们多花了钱。”高宝海说,“病人的心意我领了,我当场表示感谢,但是我不能将锦旗挂出,这样会诱导其他病人再送。”高宝海说。他始终秉承为病人着想的理念,为人低调,不张扬。
  “在与病人交流时,医生的语气、眼神、态度、举动、眼色等都非常重要。”高宝海告诉记者。“医生一句鼓励的话语,是治愈病人心里疾病的良药。”他说,做医生医术固然重要,但医德更加重要。
  从医60年来,高宝海从未接受患者一分钱红包。“患者治病会加重家里的经济负担,医生只能尽力帮助患者摆脱困境,怎能忍心收患者的钱财?!”高宝海说,对于比较执着的患者,他会让同事帮他一起将红包退回,一次不行两次,直到将红包退给患者,他才安心。
  2003年,高宝海被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卫生厅授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成为菏泽市第一批,也是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中医专家。
  中医传承至今,形成如今的中医药体系,与师承教育有着莫大的联系。师承教育遵循了中医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传承着经典,又在探索中发现,让中医获得的不仅仅是传承还有完善。高宝海要把毕生所学和临床经验传授出去,培养出更多的中医人才。
  2013年5月,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在济南举办山东省传承拜师大会,陈银玲、张德全成为他的省、市级继承人。2017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张德全、周尊奎成为他的国家级学术继承人。2017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高宝海成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本报记者 张建丽    

  今年77岁的高宝海是菏泽市中医医院著名老中医,也是菏泽市第一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他立志做一名好医生,为了有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治病,他曾1年内3次辞去副院长职务。60年来的漫漫行医路,高宝海治病救人无数,载誉颇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