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5.jpg<

齐鲁晚报     2019年04月26日

  扶贫资金助力生态富民
  本报4月25日讯(记者 隋忠伟 通讯员 钱玉军) 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五莲县坚持用好用活扶贫资金,将扶贫资金用于支持生态产业发展,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产业及民俗旅游发展,为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持续经济保障。
  截至目前,共计投入4334万元扶贫资金用于生态扶贫项目建设,共建设现代化冬暖式果蔬大棚、扶贫车间等生态产业项目61个,扶持发展乡村旅游项目11个。将扶贫资金注入生态产业,在促进生态建设的同时,也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返贫提供了有力支撑。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让贫困户分享红利,实现收益分红、就业创业以及进园打工实现多种收入,已成为五莲县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五四志愿支教活动
  本报4月25日讯(记者 隋忠伟 通讯员 张倩) 春暖花开,万物争荣。18日,共青团东港区农工办(扶贫办)支部青年志愿者一行9人来到扶贫工作重点镇—西湖镇范家庄小学,开展“大手拉小手,共同向前走”为主题的义务支教活动,并给学生们带去学习用品和课外辅导材料。
  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增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拼搏向上的精神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三道“加法”
夯实基础促脱贫

  本报4月25日讯(记者 隋忠伟 通讯员 许亚赛) 五莲县围绕群众认可、满意的工作目标,做足三道"加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扶贫政策广宣传、干部作风大转变。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要;逐年加大县级投入,确保每年县级扶贫资金投入增幅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帮扶联系人入户宣传、在镇村发放扶贫政策明白纸、悬挂横幅、微信宣传等方式实现扶贫政策宣传全覆盖。加大督查巡视,强化执纪问责。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作为监督重点,由审计部门实施嵌入式跟踪管理,由县纪委、检察院与扶贫办建立联动监管机制,有力保障扶贫资金精准高效安全运行。
做活“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本报4月25日讯(记者 隋忠伟 通讯员 刘艳) 脱贫攻坚以来,东港区共计投入扶贫资金8697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6个,围绕各村特色资源及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和产业综合体,有力带动了乡村的全面振兴。
  在环日照水库带,全部流转土地的7912名库区村农民全部纳入失地养老保险范畴,流转土地的贫困群众,每年可实现收入一千余元。依托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带动了区域内食用菌、特色苗木、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生态扶贫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