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谋发展 家校共育创名校

齐鲁晚报     2019年04月26日
  本报记者 陈伟  
通讯员 朱景霞

  高青县第六中学作为一所新建学校,首届357名初一学生来自全县各个小学,其中70%属于半留守儿童;全校44名教师平均年龄不足30岁,针对学校生源相对复杂和教师队伍年轻化的现状,该校在办学初就确定了加强家校共育、实施全员育人的教育机制,一学期多以来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更加坚定家校共育的办学思路。
家校携手·最强合力助成长
  建立共育机构,搭建沟通平台。以真诚服务家长、提高家校共育的水平为宗旨,成立家长学校,设立家长委员会,健全家长学校的规章制度,先后开设了4次家长课程搭建沟通平台,借力信息化手段发挥“校园通”资源库和网络课程的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活动,家校携手,共谱未来。
  落实家委会值班制度,参与学校管理。家委会成员履行工作职责轮流驻校办公。值班期间他们认真检查校园安全、巡视课堂,随堂听课、随班就餐,监督午餐质量等。先后共有7位家长到校驻校办公,为完善学校建设和学生管理进建言献策,共同完成对孩子的全面教育。
  壮大义工队伍,最强合力助成长。该校积极壮大家长义工队伍,让家长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上学期的学生体质测试中,由家长义工组成的“医疗保障组”、“后勤保障组”和“裁判组”发扬奉献精神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也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了榜样。
全员育人·一枝一叶总关情
  因材施教,健全行动方案。全员育人导师行动方案从制度层面将师生结对、课后辅导、师生谈心、家校沟通等细节固定下来,健全了学生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周对学生进行辅导或谈心1次,每月与家长通过电话或QQ、微信深入交流1次,每学期进行1次家访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时刻关怀,密切师生关系。育人导师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困难第一时间加以解决,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起到了育人效果。上学期10班一位学生在家意外受伤,无法上学,他的导师急家长之所急,牺牲休息时间主动送教上门,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极高赞誉。
  党员带头,发挥榜样力量。每位党员主动结对一个贫困学生。不仅给他们送去御寒棉衣、图书、文具等物,而且与他们经常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关心他们的学习,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2018年冬天党支部支委会成员张伟兵副校长了解到有几名同学家住的离校车接送点比较远,上学需要家长摸黑骑行2公里送到校车上,于是他及时与校车公司联系,妥善解决了这“最后两公里”的问题。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高青县第六中学今后将继续发挥家校共育和全员育人长效机制,创新工作方法。设立学校开放日将每个月第二周的周五下午设定为校长接访日,学生家长可到学校与校长面对面咨询、交流,实现家校沟通零距离;完善心理疏导关爱教室,发挥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的一技之长,给处于人生第一次心理断乳期的初一学生,带去更多的关爱和温暖;从切实解决家教困难,提升家长能力等方面入手策划编印《高青六中·幸福家长读本》,力求抓住教育重点和家长需求,增加读本实用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