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机场“驱鸟人”的工作日常

每年跟上万只鸟“斗法”拆鸟窝常被隔离网划伤

齐鲁晚报     2019年05月03日
  拆鸟窝是“驱鸟人”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济南机场机坪飞行管理区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的工作是开车围着机场外围隔离区巡视,通过各种设备发出各式各样的“刺激声音”来驱散鸟儿。白天跟鸟儿“斗智斗勇”,晚上还要对各种设备进行保养维护,他们就是每天跟鸟儿打交道的机场“驱鸟人”。

  文/片 本报记者 白新鑫

浑身是肉的鸟
也会瞬间变身炮弹

  一只小鸟能对庞大的飞机造成多大损伤?记者了解到,一只4磅(1.8千克)的鸟撞击555公里/小时的飞机,可以产生55000磅(折合约25吨)的冲击力。而15磅(6.8千克)的鸟与同样速度的飞机相撞,可以产生约37吨的撞击力,这将超过风挡玻璃审核标准的2倍。
  鸟的密度、重量和撞击时的速度是撞击力的关键。在高速飞行状态下,浑身是肉的鸟儿也会瞬间变身炮弹,甚至导致飞机无法正常飞行,被迫降落。据统计,2018年济南机场共统计活动鸟类16564只,3266批次。“驱鸟人”的工作就是驱散机场周边的鸟类,保障飞机起降安全。
  徐冰是济南机场飞行管理部的一名“驱鸟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开着车围着机场巡视,驱赶机场内的鸟儿。“全向超声波”“驱鸟车”“钛雷弹”“定向超声波”“煤气炮”……“驱鸟人”所用的工具有很多种,徐冰告诉记者,全向超声波作用范围可达方圆15公里,通过发出多种鸟类害怕的声音来驱散鸟类。
每月徒手拆几百个鸟窝
常被隔离网划伤

  早上5点钟,徐冰就已经到岗。“每年5月份起,有大量鸟类迁徙而来,我们也逐渐进入工作旺季。现在较多的是燕子、家鸽,还有一部分喜鹊。”徐冰告诉记者,他们每天的主要驱鸟区域是当天飞机起飞、降落使用的跑道方向,起飞60米、降落100米内都是他们的本场责任区域。
  记者从出发点开始跟随徐冰一路巡视,在驱鸟车上徐冰打开了设备,随即车顶的超声波设备不断发出刺耳的巨响声,周围草丛里的一群小麻雀受到惊吓飞离了隔离区。“我们要24小时巡视,每3个小时轮换一班。”就在徐冰跟记者交谈时,他在隔离网上发现了一个鸟窝。
  拆鸟窝也是他们工作的内容之一,因为隔离网三角形的结构很容易吸引鸟类筑巢,“一般鸟儿筑巢只需要大半天。”徐冰一边说一边爬上驱鸟车去拆隔离网上的鸟窝。“大家手上胳膊上都有很多伤痕。”徐冰告诉记者,他们每个月都要拆几百个鸟窝,因为戴手套不太方便,因此一般徒手拆鸟窝。
  “驱鸟人”白天主要驱赶鸟类,晚上更多的是驱散蝙蝠,他们会通过夜视仪跟激光枪来驱散蝙蝠。“激光枪的范围可以达到十几公里,仰角超过45度激光枪就会自动关闭,不会对飞行员造成影响。”徐冰说。
只要不影响飞机安全
尽量不伤害鸟类

  “轰”的一声巨响,徐冰发射了一枚煤气弹,巨大的响声驱散着周边的鸟类。已经在驱鸟的岗位上工作了4年的徐冰告诉记者,每天重复的巡视工作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枯燥,但跟鸟儿“斗智斗勇”的工作还是让他觉得很有意思。
  “鸟类侵袭是世界民航业内的难题,鸟类不会听我们的话,只有通过各种工具达到驱赶的目的。”徐冰说,一般只要鸟类不影响到飞机安全,他们都以“驱散为主,武器为辅”为原则,尽量不去伤害鸟类。
  除了鸟类,在飞行区内还经常会出现野鸡、野鸭、野兔等动物,它们也是徐冰驱赶的目标。徐冰告诉记者,鸟击对飞机伤害最大的是击中发动机,发动机一旦受到严重的鸟击,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航班旅客的安全。其中,对发动机伤害最大的是野鸡,其次是家鸽,之后是鹰类。
  据徐冰介绍,野鸡的骨头非常硬,对发动机叶片伤害很大。家鸽的脚上一般都绑有环,而鹰类的嘴也很坚硬,这些动物都是飞机发动机最害怕的。
  除了日常的驱鸟工作外,徐冰跟同事们还会利用工作时间去采集飞行区内动植物及昆虫数据,提供给生态研究部门的同事,通过分析得出各种鸟类的食物链。
夏天机坪近60摄氏度
经常会被“扒一层皮”

  在驱鸟工作的旺季,“驱鸟人”每天要巡视几十公里,尽管开着驱鸟车,他们每个人每天的微信步数还是会在2万步以上。夏季也是“驱鸟人”最难熬的季节,进入暑期后,济南机场机坪上的温度能达到近六十摄氏度,全天在太阳暴晒下“驱鸟人”的皮肤经常会晒爆皮,就连他们驾驶的驱鸟车车漆都会被晒爆。记者注意到,驱鸟车车顶安装了一个遮阳伞,尽管如此,每到夏季,“驱鸟人”依然会被“扒一层皮”。
  “驱鸟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很多鸟类的适应能力很强,我们只能不断地想新办法去驱散它们。”徐冰说。
  一上午的采访下来,记者的耳朵有非常强烈的不适感,“你们第一次听这些声音,耳朵难免会受不了。”徐冰说,因为常年听强烈的刺激声,他们每年都会到医院去检查耳朵,听觉出现了很多问题。
  “我们还是希望能用最小的代价去驱散鸟儿,只要不影响飞机安全,我们就不会去伤害它们。”徐冰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