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牡丹区交通运输局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刘福山:

爱给自己“找事”的工作狂

齐鲁晚报     2019年05月04日
  文/本报记者 周千清
视频/本报记者 韩晓婉  

成立“158”,只为“要我帮”
  在满是荣誉牌匾和奖杯的“158”指挥中心,记者见到了刘福山,身着制服的他精神抖擞,却难掩脸上的倦容。但说起指挥中心,他又滔滔不绝。
  “现在我们有四位接线工作人员,24小时为道路上营运车辆司机和群众提供帮助。”刘福山说,现在的“158”指挥中心与牡丹区交通运输局监察大队、路政大队、客运执法大队、运政执法大队,建立联动机制,四个大队共28个中队近300人,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随时接受“158”指挥中心的调度,帮助需要的人。同时,“158”指挥中心与110、120以及全区的汽修厂也建立联动,随时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158”谐音为“要我帮”,这是刘福山的初心,如今已经内化为整个牡丹区交通运输局的人文精神。“158”指挥中心的成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前身是“交通监察110”。
  “那时候用我的手机号码作为服务热线,创建‘交通监察110’,印制便民服务卡3万多张,陆续发放到全国各地途经菏泽市牡丹区的运输业户手里。”刘福山说,最初主要是他所在的监察大队其中一个中队在做服务。
  开通牡丹“交通监察110”后,刘福山和他的中队先后为运输业户解决困难和问题140余个,受益群众300余人,他所带领的中队也被群众称赞为“雷锋中队”。
创新工作内容,内外联动服务群众
  2013年10月,经过刘福山的不懈努力,由他从策划、组织并担任主任的交通服务“158”指挥中心,得到了菏泽市牡丹区交通运输局党组的大力支持并批准成立。全国首创的交通服务机构“158”指挥中心由此诞生。
  中心成立之后,刘福山不再满足于仅仅向营运车辆、受困群众提供帮助,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走访全区汽修厂、生产性企业和运输企业,建立相关数据库。
  这些数据并不是现成的,需要人迈开步子去走访、去记录。刘福山带领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兵分三路,一家一家走访。用了一年多,通过走访收集整理后,建立了全区运输车辆数据库、生产性企业数据库、维修企业数据库和运输企业数据。
  建立数据库后,“158”指挥中心的服务更加全面,建立了内外两个联动机制,内部联动四个外勤执法大队,外部联动公安110、医院120。不但为途经牡丹区的故障营运车辆提供维修救援服务,为道路运输车辆维权,受理群众咨询、求助、举报投诉,搭建物流信息平台等。”刘福山说。
  正如刘福山努力想要创造的一样,“158”指挥中心确实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帮助了无数的人。
给自己“找事”,只为初心
  “158”成立以来,已先后为运输车辆提供维修救援服务588趟次,为群众答疑解惑15万余次,免费提供货运信息68万余条,成交道路运输交易2万余宗,为道路运输业主节约信息费100余万元。
  很多人从中收益,刘福山的工作量却越来越多。“刘主任经常加班到深夜,夜里十二点不走都是常有的事情。”“158”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刘文红从中心成立便调来,对刘福山的工作状态十分了解,“刘主任做事认真到极致,当天的工作,无论到多晚都要做完。”
  刘福山的付出,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他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区各类荣誉50余项。2018年,被国家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交通文明职工标兵;2012年,被授予山东好人荣誉称号;2019年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在别人眼里,刘福山做的这些,没有利没有名,完全是给自己“找事”,但刘福山说,“想到又有迷路老乡被我们送回家,无助的营运司机受到帮助,我就会很开心。”

  “2月20日,牡丹区交通运输监察大队八中队,发现一辆大货车发生故障,队员用执法车载司机找到修车师傅。”“4月26日,三名执法队员发现运送鸭架的货车货物散落路上,执法人员帮助司机将货物搬上车。”……这是菏泽市牡丹区交通运输局执法部门的日常,一件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是温暖当事人的大事。这些,牡丹区交通运输局监察大队副大队长、交通服务“158”指挥中心主任刘福山功不可没。

  刘福山在调度工作。
  扫码看刘福山视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