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搭建平台,助推青年教师成长

济宁市第七中学展现青春力量

齐鲁晚报     2019年05月04日
2019年5月4日 星期六 编辑:姬生辉 组版:李腾 校对:马云雪
专题
T06
  本报记者 姬生辉 

  济宁市第七中学成立于2013年,是济宁城区又一所新崛起的高标准学校。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是这所学校的代名词,同时也是对学校教师团队最真实的写照。目前,学校共有118位教师,平均年龄不足35岁。6年来,学校开拓创新、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教师队伍打造、学生全面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特色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济宁市文明校园、济宁市实验装备示范校、任城区十佳家长满意学校、任城区教学质量进步奖等30余项区级以上荣誉。下面,本报记者将带领您走近济宁市第七中学的四位年级组长,从这个平均年龄仅30岁的团队中,感受济宁七中的青春力量。
  各司其职,精诚合作
年轻团队刮起“青春风暴”

  4月25日上午8点,在济宁市第七中学的会议室内,年级组长例会准时举行。每周四上午举行学校办公会上,初一年级组长张金冰、初二年级组长郑磊磊、初三年级组长王莉、初四年级组长国洪盟全部列席。四位年级组长分别就本周各自年级的工作进行汇报,并提出下周的工作设想和计划。学校领导班子也将就学校的相关工作进行部署,梳理总结本周工作中的问题,思考设计下周的具体工作,安排四位年级组长踏实践行,落地扎根。
  “我们这个团队年龄最大的34岁,最小的27岁,平均年龄刚过30。”34岁的张金冰是团队中的老大哥,他告诉记者,初一年级组最大的任务是让学生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完美过渡,进一步为孩子树德,促成他们进一步树立高尚的人文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他们设计未来人生规划,精心滋养新时代少年气质,通过课程、活动,濡染启迪初一新生立志成为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有为少年,让孩子有梦、筑梦,再圆梦。
  “我们初二年级组在接力初一的基础上,立足学情,尊重差异,进一步为孩子铸魂、塑能。我们研发实施校本课程:研学课程、节日课程、班本课程、科技课程、仪式课程、阳光体育课程、家校课程、社团课程等,通过这些课程在孩子大脑和内心深处,烙印家国情怀,厚植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熔铸爱运河、爱济宁、爱家爱国、爱党爱民、爱社会主义之忠魂,熔铸览世界、怀天下之雄魂。我们多维度塑造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不仅把目标定位在‘为学生四年初中生活着想’,更要定位在‘为学生40年’着想,让学生具有可持续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30岁的郑磊磊是初二年级组长,又是刚提拔上任的学校团委书记。
  “学生进入初三、初四年级,随着年龄的增大,重在孕育孩子们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作为意识,又因学科结业及中考越来越近,学业科目及难度都有所增加,我们加大了对初三、初四学生的学业知识的训练力度和强度,在做好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更多的是组织老师们做好课程的研讨、课堂的深化及知识的拓展等备考工作,帮助孩子们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学科结业和中考。”这是27岁的初三年级组长王莉和32岁的初四年级组长国洪盟的共同心声。
  “每个年级的侧重点不同,学校鼓励每个年级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各项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是各司其职,但随时又协同合作,彼此之间无缝链接。”初四年级组长国洪盟坦言,虽然负责的年级不同,但大家在班级管理、教学研讨等方面存在很多共通之处,“我们四个经常会聚在一起,就教学、德育等工作展开研讨,多层次,多维度,进行智慧的碰撞。
搭建平台,多措并举
学校助推青年教师成长

  “济宁七中是一所崭新的学校,我们的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占到了大多数。年轻是我们的优势,拼搏是我们的旋律,荣誉已属过去,奋斗未有穷期。”王莉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立足“问题来源课堂——解决依托教师——成果服务师生”的思路,为老师们搭建了多种成长平台。学校管理创新发展论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论坛、班主任专业成长论坛、青年教师展示课等活动常态化进行,以实践——交流——分享——反思——创新——提升的方式全面助力青年教师的业务的提升。
  “每周我们都会组织老师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各个论坛,论坛上包括学校领导在内的名师、骨干教师会轮流为大家做讲座,摆问题、谈体会、说成长、话收获。”王莉说,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展“推门听课”和“青蓝工程”,通过“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校名师作用,有效助推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学校还组织开展了“名师请进来”、“青年教师走出去”活动。学校不仅将市、区教研员、专家、名师请进校园为老师们传经送宝,组织青年教师们到济宁市实验初中、济宁市第十三中学、济宁市第十五中学等名校听课学习,还在网上拜读名师名校。
  “我们作为年级组长,不仅协助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多维度桥梁,做好老师们身边的榜样。”国洪盟笑着说,济宁七中的老师们不仅年轻有干劲,更是满怀敬业和奉献的精神。“我们秉承‘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的理念,每天下午放学后,自愿义务为需要的学生进行分层辅导。”每天放学后,教室内都会看到老师们认真辅导学生的身影,这有效帮助学生巩固了课堂上没有消化的知识,更增强了这部分孩子进步的信心。
  “我们秉承建理想学校,办理想教育,实现教育理想境界的办学愿景,全力为学生撑起一片教育晴空,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张扬,让学生成长为具有‘道德魂、中国心、创造性、领导力、怀天下’的优秀人才和未来人才。”济宁市第七中学校长冯昌平告诉记者,近年来,济宁七中一直在进步,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学生成绩连年攀升,学校名气愈来愈大,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家长、同仁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
  济宁市第七中学四位年级组长。本报记者 姬生辉 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