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水乡北园

齐鲁晚报     2019年05月06日
  上世纪20年代小清河沿线风貌(图自《济南图记》)
  □黄杏林

  我一听到歌剧《洪湖赤卫队》里的插曲《洪湖水浪打浪》时,脑海里总会呈现出早年济南北园的风景画面。北园虽然不完全是洪湖那“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帆稻谷香”的景象,但是夏天满眼的绿荷红莲,秋季遍地的金黄稻谷,却也是一派真真正正的水乡风光。
  北园地处济南原来的北郊,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它的行政区划多变,名称也多变,曾称过北园区、北园乡,也叫过北园镇,而最出名的是1958年8月9日毛主席来北园视察,发出了“还是人民公社好”的号召,这里建立了北园人民公社。北园的地貌较特殊,它处于黄河和小清河一带,多河滩洼地,境内分布着大小不等的12座山丘,正是这里的鹊山、药山、粟山、北马鞍山、标山、凤凰山、金牛山等,组成了济南齐烟九点著名景观。还有黄河、小清河及其众多支流流经此处,所以,北园景色优美,水源充沛,历来都是荷花连片,白藕脆甜,稻谷飘香,蔬菜新鲜的特色水乡。
  我第一次去北园,是1951年春夏之交,芙蓉街小学响应号召,组织我们到北园板桥,为支援抗美援朝,作和平签名运动的宣传工作,我们表演了活报剧,演唱了《王大妈爱和平》等歌曲。当时年少,徒步去,觉得北园很远,很远,走的路,很长,很长。到了北园一看,好大的一片水田,田边柳树,一身新绿,水中莲叶,接天挺立,棋盘稻田,裸露待耕,一幅春意盎然的水乡画卷。到了板桥,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清河的水,清冽而湍急,河里还有来往行驶的船只。那天,正逢板桥大集,很多淳朴的大人小孩来围观,不时地给我们的演出使劲儿鼓掌。我们的宣传确实把老乡们的爱国热情点燃了,不少人当场踊跃签名,声援抗美援朝。
  第二次去北园,是1959年夏,临近高中毕业时,我们过最后一个团日,就是集体去参观北园人民公社。那时,北园没有像样的大路,不是泥泞的河堤土路,就是弯弯曲曲的田埂小路,我们绕过大片红荷盛开的荷塘,转到正在忙着插秧的稻田,找到水屯,请干活的老乡给我们讲述毛主席视察时的动人情景。
  第三次去北园,那是去小清河北岸的山师农场收麦、插秧。虽已过了十几年,但北园的变化却不太大,依旧是荷塘、稻田和菜畦遍布,只是,荷塘少了,稻田多了,小清河的水少了,航运停了。去板桥的路,只有一条稍微顺畅平坦,我们每天干活,学校的大卡车只能开到板桥接送。
  1986年再去北园,变化可就太大了。自招生扩班后,山师将农场改成教学用房,正式称作北院,我们系一年级的学生都在北院上课,老师自然也要去北院教课。第一次去上课,面包车一过历山路北口,我就傻眼了,走的路看的景,和过去我见的北园,简直面目全非了。原来的一条土路,修成了宽阔的北园大街,路北那一大片荷田不见了,盖起了商品房,还修了几条街巷。初走水屯路时,两边还能见到零星的小片荷塘,可很快,一栋栋居民楼便从被填埋的这些荷塘上拔地而起。我们去北院上课,必须在水屯路北头下车,再从一座简陋的小铁桥上过小清河。低头看那桥下的小清河,已经被污染成小臭河了。眼看着这些变化,我心里十分惋惜、困惑又心疼,总是怀念原来的那片美丽的北园水乡。
  现在看来,我是庸人自扰了。如今的北园大街,不仅是商贸中心,相当繁华、繁荣;而且已成为济南重要的交通大动脉了,路面拓宽,高速路成网,快速路贯穿东西,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捷。如今的小清河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不仅河水变清,河道加宽,两岸绿化,小清河已成为景观河,并且还即将恢复通航。如今沿黄万亩涝洼地和鹊山地区早已改稻田,并向农工商转变。最可喜的是华山湖生态湿地公园精心打造后成为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我两次专程去华山南北,欣喜地看到:环山挖湖注水,沿湖植树栽花,铺设石板路面,巧建亭廊栈道,修复了华阳宫,架起了烟雨桥,不仅让赵孟頫的画作《鹊华秋色图》的秀丽景色再现,而且融入了现代元素,大幅度地提升了北园水乡的人文价值和观赏价值。等规划中水屯周围的北湖公园建成,便将华山、北湖、大明湖连成黄金水线,新时代济南的大北园水乡,必将更加迷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