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恋陶

齐鲁晚报     2019年05月19日
  赵丰和牛画正在观赏他们满意的陶艺作品。
  赵丰注重基本功的锤炼,花了两年的时间来熟悉泥性。
  赵丰聚精会神地捏制陶器。
  如何均衡地控制窑炉的温度,需要长期的实践和摸索才能把握好。
  ◤烧窑期间,牛画会提前准备好美食犒劳辛苦的老公。
  ▼一块不起眼的泥巴被赋予了空灵的意境。
  文/片 本报记者 陈文进 

  夫妻二人先后放弃优渥的工作,租房子、和泥巴、烧窑炉,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不解,两人信心满满。因为热爱,他们愿意倾注一生追求陶艺之美。
  正值不惑之年的赵丰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曾在上海和青岛开过设计公司,回到老家济南后,先是经营广告公司,后来从事图书设计,事业顺风顺水,生活算得上优渥。
  6年前,赵丰在网上看到一段制作紫砂陶的视频,遂被吸引。他买来陶泥和工具学习制作紫砂壶,进而迷恋上了陶艺。为此,他专程去博山寻师学艺。回济南后,赵丰在济南东郊的一处村子里找到了两间闲置的板房作为工作坊,一间用来制作陶艺,另一间用来烧窑。工作之余,他几乎全在这里度过。赵丰选择做陶艺,慢工出细活,每一件陶器的完成都是精益求精。烧窑绝非易事,他烧的前五窑陶器几乎全部废掉了。经过反复揣摩和无数次的实验,赵丰终于掌握了烧窑的诀窍。他坦言,每次开窑的时候既期待又忐忑。
  两年前,赵丰认识了妻子牛画。牛画在大学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但她从小与艺术有不解之缘,婚后也喜欢上了陶艺。夫妻两人决定以此为业,先后辞去了高薪的工作,专心于陶艺的研发制作。赵丰说,他们只做自己喜欢的花器、茶器和食器。两年来,两人一直倾心于陶器的烧制,并不急于出售。在姐姐的眼里,赵丰夫妻有点“不食人间烟火”。
  他们给自己定了5年的沉淀期,这期间心无旁骛地研习制陶、烧陶技艺。在他们眼里,小小的陶器也是有生命的,他们喜欢陶器的残缺美,喜欢陶器散发出来的年代感气息,喜欢陶器外表留下的烈火历练过的痕迹。
  眼下,赵丰正为今年的第一炉窑制作最后一批陶器,牛画虽有孕在身无法从事揉泥等体力活,但依然在窑炉前帮赵丰打打下手。几十件器形各异且未经烧制的杯壶碗罐依次被轻轻放入窑炉,经过多日等待,一件件满身素色却又精神饱满的泥身即将在炉内经受火的洗礼,不知下一次开窑,又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