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快”掘金纺织,“凌厉”扩张铝业

奋斗者张士平和他的魏桥帝国

齐鲁晚报     2019年05月24日
  5月23日傍晚的滨州邹平,空气里依然残存着热浪。穿着蓝色制服的工人骑着电动车行驶在路上,不远处是高度不一的烟囱和冷却塔。这仅仅是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魏桥集团)的一个角落,这个角落与众多魏桥系企业一同构筑起了打着张士平深深烙印的庞大商业帝国。
  一手缔造魏桥商业帝国的鲁商张士平于5月23日17时03分骤然谢幕。伴随着一纸讣告的发出,这里的平静彻底被打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昭 冯冬宁

反弹琵琶
成就“亚洲棉王”

  2019年初夏的邹平,一连几个星期,人们都在谈论着当地巨富张士平身患重病,生命垂危。尽管其间各方讳莫如深,但最终无法挽留这位魏桥集团缔造者的生命。
  在邹平市魏桥镇嘈杂的街巷里,一位老人谈及张士平去世的消息,感喟之余说,如果“老张头”还活着该有多难过。
  他口中的“老张头”名为张尊和。
  8年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曾就张士平的过往经历与张尊和有过一场对话。在他的人生履历中,除曾任魏桥镇一生产队队长外,其经历与其他村民并无二致。
  然而,他是张士平的父亲。
  现年73岁的张士平,是现阶段山东乃至整个中国民营经济中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而如果要给这位传奇找一个开始的话,那就是8年前,张尊和对记者所说的“勤快”二字。
  按照当时张尊和的说法,因为勤快,身为长子的张士平早早便扛起家中重担,进入当时的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工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一个月就能挣三四十元;因为勤快,1981年走马上任厂长的张士平结束了推车工、扛包工的漫长岁月。
  这也成为张士平掘金纺织的开始。
  勤快的张士平比周围人更早意识到“市场经济”的到来,开始做出“大胆”尝试——改革。他打破大锅饭和棉花管控政策,勇敢地走出去,成为行业中第一个收购大豆、花生、棉籽加工油料的人。
  此后短短3年,张士平成为全国商业劳动模范,并赴京接受表彰。毕竟,当时他领导的“小企业”已经成为全国棉麻行业的利润冠军:年利润400万元。
  “大胆”的操作,绝非上述一个。在张士平1994年创建并担任邹平县魏桥棉纺织厂厂长之后,又一个打破常规的操作出现了。
  原山东兰雁纺织董事长盛文中称,当时,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纺织行业连年亏损,甚至连国家都不得不狠下决心“限产压锭”。而尚未完全从艰难的处境中挣脱出来的张士平却从中嗅到了商机,四处购买这些被淘汰的棉纺锭。
  随着棉纺锭数量完成“从1989年1.6万个到1994年底10.5万个,再到1999年33万个”的扩充,年年大幅度上纺织项目的魏棉,成就了销售收入“增18倍”的神话。
  此后,当行业低潮期迅猛扩张遇到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开拓等众多因素,这家位处小县城的纺织企业以匪夷所思的速度一步步成为亚洲生产能力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并创造了中国现阶段棉纺产业中少有的繁荣与辉煌。
  而掘金成功的张士平也就此赢得了“亚洲棉王”的称号。
进军铝业
一夜成山东首富

  一切并未就此终止,“张士平式”的扩张反而更为凌厉。
  1998年,魏桥棉纺织厂改组为魏桥纺织集团(2003年更名为魏桥创业集团),这成为新一轮扩张的开始。其后5年内,“累积投入170亿元,将纱锭从33万增加到500万,织机从4000台发展到4.2万台”的扩张,则堪称“凌厉”。
  2005年,随着实行了40年之久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寿终正寝,先是美国三次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入数量,接着欧盟设限威胁接踵而至。面对如此动荡的国际市场,张士平带领的魏桥集团不仅没有收缩阵线,反而以更为凌厉的势头投入70亿元巨资,扩建纺织印染服装系列项目,且各项指标迅猛增长。
  至此,“亚洲棉王”的地位更为牢固。但是,若按拥有财富的数量级来算,2011年之前,张士平家族的财富只以10亿元为当量,这与魏桥的巨大体量似乎并不“匹配”。
  资料显示,魏桥集团旗下核心子公司魏桥纺织于2003年9月在香港成功上市,张士平家族的持股比例达到32.4%。如果以魏桥纺织2011年12月31日收盘价计,这部分股权价值仅12亿港元,还不足以让张氏家族的财富有质的飞跃。
  但在2011年3月24日,也就是中国宏桥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后,张氏家族的财富迅速以百亿来计算。如此快速的财富聚集自然与他们在铝行业的凌厉扩张不无关系。
  在铝业的扩张路径,也能隐约看到其在纺织行业的扩张套路。
  一切正如其利用20多年打造了“纺织——染整——服装”这一完整的棉纺产业链一样,最近10多年,张士平又在邹平、滨州等地打造出了一个日趋完整的“热电——金属冶炼——铝产品深加工”的铝电产业链。
  数据显示,仅2006——2010年这5年,张士平就收购和自建了91.6万吨铝产能设施,到2010年12月31日,中国宏桥总资产达到133亿元,当年的总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了151.3亿元和41.9亿元。
  2011年3月24日,中国宏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首日以每股7.9港元报收,按张士平及其夫人郑淑良共同持有84.96%的股权计算,中国宏桥给其家族当日带来近400亿港元的惊人财富,令其一夜之间成为山东首富。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魏桥集团拥有11个生产基地,集纺织、染整、服装、家纺、热电等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自2012年连续六年入选世界500强,2017年跃居第159位,比首次上榜提升了281个位次;2017年还分别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6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10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仅次于华为和苏宁,且连续4年位列山东企业100强第1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注意到,在2017年《福布斯》富豪榜榜单上,张士平家族位列全球第209位,在中国富豪榜中排名第28位。
完成身后事
去年交接班

  英雄垂暮。事实上,在患病之初,张士平就开始着手安排其身后事。去年10月,魏桥帝国已彻底完成交班。
  去年9月26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魏桥集团董事长、法人由张士平变更为其子张波。魏桥集团微信公众号“魏桥创业”在当日发布的一条信息中低调证实了上述变动。该信息中提到,9月26日,张波出席了2018中国(滨州)国际铝工业博览会开幕式,头衔为“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
  而在9月20日的一次活动中,张波还以副董事长、中国宏桥集团行政总裁的身份出现。
  从副董事长到董事长,一字之差,意味着这个山东第一大民企悄然完成了权力交接。
  对此,当时坊间就有传闻称张士平身体有恙。但传闻并未得到魏桥集团方面的回应。
  尽管未有回应,但此后,张士平的曝光率几近全无。
  公开信息显示,张波出生于1970年,自1996年从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就回到父亲身边,两年后被任命为魏桥集团副总,很快又担任当时魏桥集团旗下最主要的产业——魏桥纺织的总经理。
  其后,张波又被任命为魏桥铝电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打理集团的铝电板块。随着魏桥旗下铝板块以中国宏桥的面貌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张波也出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但自2017年以来,张波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松:2017年3月1日,中国宏桥遭遇国外机构沽空。此后,中国宏桥股价暴跌。2017年8月,中国宏桥宣布关停268万吨产能。由于产能关停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1.66亿元;2017年11月,环保部点名批评魏桥集团……
  按照中国最传统的“扶上马送一程”的理念,如果张士平仍健在的话,交班后魏桥集团将不会有太多的悬念。在以“凌厉”闻名的张士平离去之后,这个他一手打造的商业帝国的未来走向正被外界高度关注。
  失去帝国灵魂之后,张波将带领魏桥走出怎样的轨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