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织布郎”张根芝的创业梦

老手艺演绎“新时尚”

齐鲁晚报     2019年05月24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隋忠伟 刘涛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田”在五莲县汪湖镇,有一位织布郎张根芝,他5代传承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利用祖传的老粗布纺织手艺,把用木质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编织成的老粗布,加工成人们喜爱的纺织制品,让老粗布又回归人们的视野,再次受到现代消费者的青睐。
  历经五代传承
每月纯收入过万元

  在张根芝家中,几台木质织布机,一下子把大家带回到了那个历史久远的年代,巧妙的木质结构、精密的织布齿,长约二十公分的梭子来来回回穿梭,美丽的花布就逐渐显现出来,让人不由叹服先人的智慧。
  “这几台织布机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从老一辈,从老爷爷那一辈开始传下来,最久的有近六百年历史了。那时候家里织的是白布,后来逐渐染色,开始织这种彩色的布。”张根芝告诉记者,织好一匹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要经过纺线、刷线、缠机、栓布等三十多个环节。张根芝在地上摆了六十个线圈,手中拽着一把彩线,来回走动,这个环节,叫缠机。“总共是800个头,每根线摆开,来回缠机,缠机就是把所有的线摆起来,缠成球,缠成球后再刷机。”
  听着这些介绍,就知道这门手艺学起来并不容易。张根芝介绍,这里面最难的就是缠机,他自己都学了两个月,换做是别人的话,也要半年到一年的功夫。
  记者了解到,勤奋好学、心灵手巧的张根芝,很小时就被父亲娴熟的织布手艺所叹服,抽空就跟着父亲学习织布手艺,耳濡目染,在他上小学、初中时,就是村里出名的小织布手了。在他十几岁,最快的一天织出了8米布,使用了20多个线梭,被周围村庄的人所广泛称赞。
  “我是从小穿粗布衣长大的,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那个时候家里穷,最初只是跟着父辈学习这门手艺为家人做一些衣服,现在我用的这台织布机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从我老爷爷那一辈开始传了下来,那给时候织的还是白布,没有什么色彩,后来慢慢的开始有了染色,才有了今天这各种色彩的布料。”张根芝介绍说,祖辈以种地为生,但祖辈四代有纺织老粗布的手艺,加上我这一代,可谓是五代传承。
  记者了解到,老粗布在当地又叫“老土布”,是以纯棉为原料,用木质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编织而成,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质地柔软,吸汗,透气性好,抗静电,产品一经推出深受欢迎。如今,张根芝利用老粗布加工的衬衣、睡衣、床单、被罩、枕头、拖鞋、靠枕等产品,实现了订单生产。
推陈出新
吸引省内外客户采购

  伴随着上世纪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转型,传统的手工织布生产模式被快速地取代,常用的衣料也被铺天盖地的化纤材料所替代,几千年流传下来老粗布,几乎在较短的时段消失了踪影。张根芝家的老粗布生意,自然也由惨淡经营转为黯淡消停。为了生计,张根芝初中毕业后,只好选择外出打工。他先后干过电气焊,在砖厂推过砖坯,跟船下海打过鱼等苦工。
  在外打工的日子里,张根芝心想也不能老是这样在外漂泊,于是便回家重拾老手艺,一边把它发扬光大,一边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做。
  张根芝的五莲老粗布,质地柔软,透气性好,无静电反应,手感极佳,并且持久耐用,色彩明艳不张扬,深受人们的喜爱。经过不断地摸索和整合,张根芝制作的老粗布产品类型更多,用途更广。名声在外的五莲老粗布和张根芝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在张根芝家中的仓库里,摆有一些用粗布做成的枕头、床单、衬衣、托鞋等产品,随着人们传统意识的回归,现在他们的粗布产品越来越供不应求。“我和我对象刚开始做的时候,就去城里集市上摆摊,最初的时候,还不兴这个,买的人少,不太认可,于是我就跟着我对象还有家里的些老人去学习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改进老粗布的制作工艺,让更多的人可以回归传统。”王佃英告诉记者,大家觉得这个舒服,比别的质量好,市场就开始打开了,一年比一年好。
  为了保护五莲老粗布这项传统技艺,在政府的关怀下,五莲老粗布被纳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张根芝顺利地申请了关于张根芝老粗布的商标,通过法律渠道竭力保护五莲老粗布的声誉和口碑。
  张根芝觉得虽然现在潜心学习这一技艺的人寥寥无几,但他还是想坚持要把这项传统织布手艺好好的传承发扬下去。凭借着这一手艺,张根芝先后到济南参加了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九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12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等交易会,并且在现场为他的老粗布打开了良好的销路,逐步在当地引领起了纺织界的“新时尚”,吸引了省内外大量客户前来采购。
  “在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不到半小时,我的老粗布就销售一空。”张根芝笑着到,“等两个儿子上完学,也要让他学好这门手艺,接好五莲老粗布的班。”他希望五莲老粗布这份古老的技艺能够传承下去,同时,也能在自己手里被更多的人所认可。
  随着张根芝老粗布名气的提升,市场上开始出现假冒品,张根芝很是头疼,对此,张根芝提醒,张根芝老粗布目前只在日照生产。
  目前,张根芝的五莲汪湖老粗布也在其家中注册成立了姝宏苑粗布馆,期待着更多的人前来参观。“现在老粗布受到更多的人欢迎,下一步想着扩大规模,并把现代元素融入传统工艺,与时尚相结合,让老粗布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谈及老粗布的未来,张根芝充满着希望。“还能带动周边村庄人口就业,把老一辈的手艺传承下去。”

  张根芝正在织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