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陈明波:工匠劳模,艺术的缔造者

齐鲁晚报     2019年05月24日
劳模李新占: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本报威海5月23日讯(记者 陈乃彰 通讯员 夏丽萍) 进入公司20多年时间,他从一名对机械加工技术懵懂的实习生成长为技术骨干,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蜕变。如今的他每年完成创新改造项目达20多项,创效200多万元。他,就是威海市劳动模范、豪顿华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加工工程师李新占。
  1996年,李新占进入豪顿华工程有限公司工作。那个时候,大家对数控还不是很熟悉,车间里数控机床还是手动的,他是公司里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操作数控机床的员工。“作为新时代的技术工人,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走上工作岗位后,李新占逐渐感觉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远远不够。经验是在工作与学习中积累出来的,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一遍遍向车间里的老师傅请教,晚上下班回到家中,再认真回想一天来的所学,总结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几年下来,他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操作逐渐熟练和稳定。
  “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车工、工艺员,到工装、编程,再到机械加工,20多年的摸爬滚打,让李新占对这一整套流程所有的骨骼血肉都很熟悉,更练就了一身绝活: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他能发现;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能解决;别人能解决的问题,他能解决得更快更高效。
  起初,公司生产车间所用的压缩机核心部件气盘全要依靠进口,价格很高。2014年,公司派李新占去法国学习压缩机气盘加工技术及编程方法,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回国后李新占将所学积极用于实践,最终实现了压缩机核心部件气盘的国产化,2016年生产了近20台。
  2016年,李新占从工装、工艺、刀具选型及非标刀具制作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成功攻克轴流风机叶片加工难题,不仅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局面,而且效率不断提升,已经赶超国外,轴流风机叶片加工工时从最初的每件6小时改善至每件仅需2.8小时,年产量2000多片。该成果在2016年“威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金点子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李新占也被授予“威海工匠”、“最美经区人”等荣誉称号。
  “劳模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年公司将有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投入使用,也有多个新产品正在开发,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将把这份感谢与感恩化做行动,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同时做好帮、传、代的作用,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也祝公司越来越好,业绩再创辉煌“。李新占说。
  本报威海5月23日讯(记者 陈乃彰 通讯员 夏丽萍) 各式线团替代彩笔,不同颜色精心搭配,才成就了手织地毯的精美绝伦。在一幅幅艺术品的背后,是无数汗水和付出的结晶。有多少块手织地毯,就有多少个难忘的故事。缔造这些故事的主角,就是威海山花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车间主任——陈明波。
  虽然是79年生人的他,但在手织厂车间可是以严肃认真著称。手织地毯精美绝伦,堪称一幅幅艺术品,而陈明波就是这些艺术品背后的设计师。在他看来地毯设计和作画一样,用毛线代替了笔的触法,用各式线团体现图案的美感。
  “相当于一个衣服吧,做得再好如果衣服的颜色不好,你是不会去选择的,所以设计师颜色(搭配)是第一要求,图案怎么让客户眼前一亮,非常漂亮,主要靠颜色去选择去把控。”陈明波说。
  如果说颜色搭配得宜可以让人眼前一亮,那么理解设计师的意图就更能体现出手织地毯的品味和层次来。一幅设计图看似信手涂鸦,其实内里反应的却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的文化、酒店的风格。
  沟通、深化、修改、客户回复、再修改,这笔订单从前期到最终生产,陈明波和他的团队一个月时间搞定。前后打样三次说起来不多,但背后浸透的是每个人的付出和汗水。
  “我们上班的时间是他们休息的时间,他们国外设计师在我们晚上时间他们开始工作。我们早晨收到邮件马上要在他下班之前把他的要求发给他,让他最终进行确认。客户最终承认我们的成绩,最终把地毯订单交给我们,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陈明波说。
  从地毯图案设计、材料运用到工艺生产,每一个环节陈明波都要求严格、一丝不苟。严苛的工作态度带来的是客户对产品的赞不绝口,让山花这个威海品牌成为民族的骄傲,华丽走向了国际舞台。
  作为一名艺术的缔造者,更作为大国众多工匠中的一员,陈明波对工匠有着独特的理解。“我们要做到超越想象的设计,把最好的产品呈献给客户。”陈明波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