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果案的真相可以来得更早一些

齐鲁晚报     2019年05月29日
  近期云南查处的孙小果案,引发了公众和媒体广泛关注,针对几个重要问题,云南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在5月28日将相关情况作了通报。
  通报不避敏感,分别就案件来源和办理进展、孙小果的主要家庭成员情况、孙小果在监狱服刑期间因实用新型专利被认为重大立功获取减刑情况、孙小果1994年犯强奸罪未被收监执行情况等问题进行回应。这种有的放矢、言之有据的回应,不仅能廓清公众疑虑,也能提升司法公信。这样的情况通报完全可以来得更早一些。
  孙小果案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在于孙小果罪行严重,令人发指,更在于孙小果屡次逃脱法律制裁,情节之离奇让人感到匪夷所思。1994年犯强奸罪,通过虚假的患病证明获得保外就医;1998年一审被判处死刑,经过二审、再审改判,利用别人的发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达到减刑目的……所以,孙小果案件让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感到不寒而栗。人们不禁要问,孙小果背后究竟是谁?孙小果的母亲和继父因为包庇孙小果,帮助孙小果办理取保候审,分别得到了相应的处罚,就他们的个人职务和能力而言,似乎不可能有让孙小果屡次逃脱法律制裁的能量。于是,一直不为人知的孙小果的生父成为“疑点”。“孙小果生父到底是谁?”舆论一再发问,甚至一些无关官员也被卷入其中。
  因为真相不明,所以疑问丛生。公众的质疑和追问,确实对一些人造成了误伤。但是由此不难看到,公众的焦虑是因为相关信息没有得到及时公开。
  诚然,孙小果案时间跨度长、案情重大复杂,有关办案部门正在全面深入彻查该案,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还原事实真相。但是,正是因为此案特殊,公众有更多的关切,需要有关部门适时回应。如果能够根据案件的进展,主动公开相关信息,让事实真相跑在舆论的前面,一定能够更好地引导舆论。而对问题“打包”汇总,集中回复并不是最优选项,因为在等待真相的时间里疑云和流言并不会停止不前。在这段“静默期”,公众因为焦虑感到不安,司法机关和办案人员付出努力却得不到足够的理解,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受到了削弱。
  已经公开的事实表明,孙小果已经去世的生父并非舆论想象的那么神通广大。帮助孙小果逃脱法律制裁的相关司法人员已经被采取留置措施,孙小果出狱以后所涉系列刑事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也正面临法律追责,正义虽然迟到,但是不会缺席。该案每取得一个进展,都是在让正义得到伸张,这样的好消息应该及时通报给公众,以司法公正赢得舆论的理解和支持。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这不仅对新闻舆论工作形成挑战,对各级各部门的宣传工作也形成了挑战。孙小果案引发的舆情,就具体展现了这种挑战,也为各级各部门敲了一次警钟。一次情况通报很难把所有问题讲清楚,公众对孙小果案还会有新的疑问,接下来仍需要有关部门主动作为,主动发声,倾听民声,纾解舆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