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前沿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接会举行

八家企业签订对接合作意向

齐鲁晚报     2019年06月04日
  本报6月3日讯(记者 刘潇 通讯员 潘金霞) 6月3日下午2时许,2019中国·德州京津冀鲁资本技术交易大会主题活动,中关村前沿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接会举行,现场,20家企业进行现场推介,这些企业既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百强,也包括国内首创、世界首创的“颠覆性技术”,具有极高的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商业模式。”在对接会现场,创新协同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刘东东认为,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按照8个实施步骤,包括立项、签约、招标、孵化、交付、跟踪、回访,“以立项为例,就是通过立项明确经理人、领域专家和技术负责人。”
  昆仑智汇数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刘钊提出的是,建设透明工厂、用数据来挖掘企业内生性力量的方案,他认为,应该深入有墙花园,用全新生产方式重新定义工业,做到“精准治病”和“科学减肥”,以提升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保持较高的企业竞争力,比如有效融合数据和精益和6A管理理论等。
  “大家知道头顶上发生的事情吗?”在对接会现场,北京星云环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史鹏飞,对全景安防设备以及全景体验项目等进行现场推介,“全景720°VR无死角技术、4K视频和微距技术、星光级低照度技术、高清4G传输等,这些警用设备技术可以实现无死角全覆盖,可以实现为全民安全保驾护航。”史鹏飞如是说。
  智能时代正在来临,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全面赋能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企业搭上智能快车,实现发展的跃升。德州市科技局副局长赵向阳称,德州产业门类齐全、市场环境开放,在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等领域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是前沿技术应用落地的天然试验场。
  据记者现场了解,本次对接会共邀请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基础软件、智能硬件等技术领域的44家中关村前沿技术企业参会,20家企业将进行现场推介,这些企业既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百强,也包括国内首创、世界首创的“颠覆性技术”,具有极高的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旨在为大家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共赢共享的平台,为全市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据权威数据统计,自2016年起,全市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德州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共邀请来自京津冀鲁的847家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科技金融机构与全省3000家企业开展对接洽谈,880项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合作、科技金融项目签约落地,促进了1120家企业和610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如今,中关村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高端芯片、颠覆性新材料等领域涌现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并以加快前沿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赋能传统产业,诞生了一批建立在传统产业基础之上的新业态新模式,在旧新动能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
  附:8家企业围绕四大项目签订对接合作意向

  山东凯帝斯工业系统有限公司与北京蒂斯科技有限公司就汽车零部件智能装配检测线项目签订合作意向协议
  德州迈尔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智造空间有限公司就实验室运营平台建设项目签订合作意向协议
  山东亿昌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与昆仑智汇数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就亮化设施物联网平台开发项目签订合作意向协议
  德州高斯科技有限公司与欧亚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无源强电离等离子拒雷装置项目签订合作意向协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