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

“毛中”严苛但不可怕“学习氛围”改变很多人

齐鲁晚报     2019年06月05日
  教室书桌上,能看到许多学生写下的励志便签。
  6月2日晚,学生和家长在桃李园小区前广场上放孔明灯祈福。
  “过线了!过线了……”6月2日晚11时,大别山深处的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镇,在距离毛坦厂中学东门200米远的法治文化广场上,聚满了学生和陪读家长。他们在孔明灯上写下心愿,点亮,双手高举,徐徐放飞。当孔明灯越过广场北侧的两排电线时,人群中发出一阵欢呼。合肥学院大四女生田文静也在现场,她是陪在毛坦厂中学读“高四”的弟弟来的。四年前,同为毛坦厂中学“高四”学生的她,也在这里放飞过承载自己梦想的孔明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徐玉芹 发自安徽六安

“过来人”田文静:
毛中改变我的命运

  大四下学期,田文静选择回到毛坦厂镇为弟弟陪读,同时准备论文。近半年的陪读生活,已把田文静锻炼成了能做多道拿手菜的合格“陪读家长”。
  “高四”之前,田文静和弟弟并不是毛坦厂中学的学生,他们都是在第一次高考落败之后,选择把自己抛进这座“熔炉”里的。“这所学校改变了我的命运轨迹,我很感激它。”回忆起四年前在毛坦厂中学的学习时光,田文静言语间满是感慨。
  传言中的“毛中”(毛坦厂中学简称)被称作“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因学校极为严苛的管理制度和每年高达上万名陪读家长而出名。
  “当初我奶奶听说我要到‘毛中’复读都哭了,她也听了一些传言,不想让我去。”说到这里,田文静忍不住笑了。但第一年高考的失利让人绝望,除了背水一战,她别无选择。很意外,“毛中”并没有传言中那么可怕。就连时间的安排高度紧张、分秒必争,老师严格地近乎苛刻的管理,都在她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毛中’在时间管理上的确很严苛。现在回忆起来,那一年时间,基本上一睁眼就在学习。”她说那时候觉得洗衣、做饭、排队上厕所都耽误时间,所以很多同学会希望父母来陪读。“家长把这些都包揽过去,自己就能够一心一意投入学习了。”
  田文静分析,学习习惯不够好、自我管理能力不够强,是很多成绩中等偏下学生的通病,这往往也是他们第一次高考落败的主要原因,“‘毛中’的方法刚好‘对症下药’。”她笑着说,在那个年龄段,如果没有人逼自己一把,很多人的潜能可能都激发不出来。
  “我们班主任姓邹,同学回忆起来都叫他‘暖男’‘男神’。”田文静说,邹老师是个中年男老师,跟“男神”不沾边,平时也板着脸,但他为同学们做的一些小事,大家都记在心里。
  “有个同学坐在最后,靠墙,冬天很凉,邹老师在他后面放了块板子。班里150个同学谁考得好了,谁的成绩下降了,邹老师都一清二楚。”田文静说,她有时考得好一点就会“飘”,这时候邹老师就会及时敲打她,把她从“云端”拽回“地面”。
在读生汪蕾:
喜欢这种学习氛围

  与田文静的情况不同,高三应届生汪蕾是因为中考成绩好,被毛坦厂中学的老师“要”来的。被选拔进“火箭班”的汪蕾享受班里只有50名同学的优待,而且都是尖子生。要知道,在毛坦厂中学,应届生平均每个班级都在88人左右,复读班在150人左右。
  6月2日中午放学后,“学霸”汪蕾快步走出学校东门,直奔校门北侧,在人群中快速精准地找到了给她送饭的妈妈。在6分钟之内站着解决了午餐后,快速返回学校。面对记者关于学校网络传言的提问,汪蕾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很喜欢我们学校,喜欢这种学习氛围。”
  汪蕾的妈妈何女士目送女儿返校后,边收拾碗筷边与记者攀谈。她示意记者观察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你看看这些孩子,每个人都很有精气神,哪像外面传说的那样?”
  何女士说,汪蕾非常适应这种快节奏的学习,从没说过压力大,“可能因人而异。”她说,确实也有进了“毛中”后不适应这种快节奏,又转走了的学生,这也说明“毛中”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并不适合所有人。“有的家长把‘毛中’当成了灵丹妙药,觉得孩子不好管理,送到‘毛中’就万事大吉了,事实并非如此。”
  6月3日一大早,金安中学(依托毛坦厂中学建立)东门里,几名高二学生正在打扫卫生。问及他们在学校的学习体验,学习压力是不是很大,一名叫余康乐的男生解释,“我知道你想问什么,我们学校和网上传言的不一样。觉得主要是地域问题,他们不了解我们这里的真实情况。”
陪读家长蔡成全:
付出了,就没遗憾了

  6月1日下午5点,毛坦厂中学东门,学生们陆续走出校门,到约定地点找到前来送饭的家长,来不及休息,就站着或坐着吃起了晚饭。
  与前来送饭的家长相比,陪读妈妈蔡成全则省事得多。女儿在金安中学读“高四”,蔡成全租的房子就在学校斜对面,“孩子放学出校门走不了几步就到了出租屋,不用送饭。晚上回家也不用接。”当然,这种方便是用一年1.3万元的房租换来的。
  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为了女儿复读,愿意下这么大的“血本”在距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房,不是没有缘由的。蔡成全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小杰成绩一直不错,但去年高考发挥失常,成绩刚过本科线,没什么好学上,决定复读一年考个好大学。为了孩子能够上更好的大学,蔡成全选择放下纺织厂的工作和家里刚上四年级的小儿子,一心一意给女儿陪读。
  蔡成全告诉记者,刚开始陪读的时候,为补贴家用,她在镇上找了份卖衣服的工作。“一个月工资1500元,上班时间是中午12点半到晚上10点,时间太长,照顾不上孩子,后来就辞掉了。”后来,蔡成全又找了份不影响陪读的零工——每天早上去帮人卖早餐。“一天挣20元,伙食费基本够了。”
  对于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留在老家,蔡成全心中有遗憾,但坦言不会后悔,“如果今年换作是儿子高考,我也是一样付出。”她说,付出了,就没有遗憾了。
“毛中”老师:
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

  6月3日上午9点半,毛坦厂中学复读生陆续离校,返回原籍参加高考。应届生则多留一日,等待学校统一送考。上午11点,毛坦厂中学行政楼二楼的一间党政办公室,一位中年教师刚刚放下手中的笔,关上电脑准备下班。面对记者的突然造访,他反应淡然。
  他说,网上流传的一些说法,是媒体找新闻点的角度不一样。说这些话时,他语气平静,没有任何抱怨,也没有反驳。
  “其实在毛坦厂镇多住几天,深入调查几天,多听一听、看一看,相信他们得出的结论就会不一样。”他说,普通家庭的孩子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我们自己都是这样过来的。”
  “对普通农村家庭来说,孩子有个本科上,改变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命运,而是一个家庭的命运。”他说,这部分学生哪怕将来去打工,也一定比没上过大学的孩子找的工作要好。“千方百计地努力,把他们推上一个更高的平台,他们才有机会看到人生更多的风景。”至于外界传言,他们能做的,便是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尽量不受影响,“无问西东。”
  毛坦厂中学外宣办主任胡国俊告诉记者,为了让考生保持平和心态、排除交通安全隐患,毛坦厂中学今年不安排送考系列活动,也请广大家长不围观考生离校,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须知“成功依靠努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同时请考生相信自己,还要明白高考成功固然精彩,但精彩的人生之路还有千万条。
(本版照片由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见习记者 王凯 拍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