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接庄街道垞河村用心描绘美丽发展“新画卷”

齐鲁晚报     2019年06月21日
2019年6月21日 星期五 编辑:李蕊 组版:曾彦红 校对:王博文
新城
  济 宁 国 家 高 新 区
C03
  人居环境变化大
美丽乡村展新颜

  近几年,垞河村不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不仅对村庄巷道进行硬化、亮化,还建起了小广场,安装上了健身器材,让老百姓有了娱乐健身的场所。“环境变好了,百姓对村子也有了归属感,对自家门前屋后也更加爱护了。”杨福岳说,如今,傍晚的健身广场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不知疲倦,回到家中稍作休息,便会邀上几个好友,在广场上跳广场舞、打球。
  “村子变得越来越好,获益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谈到变化,72岁的村民林友田深有体会。他说,以前道路两边全是垃圾,现在几乎看不到脏乱差的景象。自从新建了小广场,就近还能锻炼身体,这条件不比城里人差。
  垞河村的改变是从2014年开始的。作为接庄街道最东南部的村子,垞河村曾一度连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2014年,村里连接了村中大大小小的道路。道路修好后,又为每条街巷配备了垃圾桶。前年,全村383户又完成了改厕工程,村里的环境卫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村里有4个保洁员,垃圾一天一清,村里干净了,再刮东北风也没异味了。”杨福岳说,经过多年努力,村居环境变好了,一个道路纵横、院落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生产生活设施初步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新村呈现在人们眼前。村民们也感受到了“村在林中、路在树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图画。
住房条件获改善
家用电器全都有

  “70年代以前住的基本是土坯房,平瓦房都很少见,夏天遇到连雨天时,更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非常的艰苦。”说起村里的住房变化,64岁的村民祝兴恩打开了话匣子。近些年,随着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迫切愿望得以实现,祝兴恩一家也由以前的土坯房换成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
  祝兴恩早年在煤矿当工人,改革开放以来,他家的住房环境随着收入的增加也在不断改善。如今,他和老伴住在一栋20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八十年代的时候,经济发展了,咱们老百姓做生意也好,出去打工也好,收入增加了不少,家家户户都开始盖房子,我也把以前的土坯房推倒重新盖了砖瓦房,门窗都装上了玻璃,既宽敞又亮堂。”进入新世纪后,林友田又开始着手翻修房子,2007年修建了的现在的住房。
  “你看看我现在住的房子,200多平方米,空间大,采光也好,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过去老百姓都觉得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了不起了,现在咱的生活可是又上了一个大台阶。”祝兴恩开心地告诉记者,你看看现在的农村,家家两层小楼,院里院外种满花草树木,跟花园似的,比城里人住的都舒服。短短四十年,两次住房条件的改善,见证的是祝兴恩一家由解决温饱到奔小康,由奔小康迈向富裕生活的时代变迁。
产业支撑是根本
种植药材走致富路

  一个村的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垞河村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近两年,村里流转了500多亩的土地,开始推广集中种植中药材。村民腾出了照看田地的时间出去打工,一亩地年底还能领到1000元的租金。记者跟随杨福岳的脚步来到垞河村以北,放眼望去,连片的中草药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几十位村民不顾烈日的炙烤正在种植基地里挥着锄头锄草,农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村里现在主要种植了丹参、白术、知母、紫苑等十余个中药材品种,推广应用生态绿色中草药种植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显著。”杨福岳说,每年11月份的收获季,来自安徽等地的中药材收购商都会来到村里收购中药材。这是一年当中垞河村村民最为忙碌的时候。看到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杨福岳发自内心的高兴。
  “垞河村有着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成立合作社的目的就是想把中药材种植重新拾起来,让全村人都来种。老百姓以土地入股,在保证土地成本的情况下,盈利再给入股村民分红。”杨福岳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麦子和玉米一年收益每亩只有1000多块钱,种植中药材每亩地则会有2000-3000元的收益。“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中药材基地建设,改良品种,建设粗加工基地,推广和运用新技术,将中药材种植产业做大做强,助推全村百姓奔小康。”杨福岳说。
  文/图 本报记者 邓超 通讯员 陈鑫  
 
  如今,漫步在接庄街道垞河村,呈现在眼前的是宽阔平坦的街道、整齐划一的民居、一望无际的田野和赏心悦目的环境。“现在咱村的变化可大,不仅村里干净了,还发展了产业,老百姓致富的愿望也变得强烈了……”细数着如今村里的三大变化,该村村支书杨福岳倍感自豪。近年来,垞河村通过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硕果累累,群众收获满满。18日,记者来到垞河村,近距离感受这个小村庄数十年来的发展与变迁。

  垞河村正迈向产业致富的道路。
济宁科技馆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科普志愿者 欢迎热爱科普事业的您来报名
征兵宣传走进校园 牢固树立国防观念
  本报济宁6月20日讯(记者 王博文) 日前,济宁科技馆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科普志愿者。热爱科普公益事业的市民快来报名参加吧。
  招聘条件方面,年龄需在16周岁至55周岁之间,且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工科类、旅游、主持、编导等专业的在校生及毕业生优先。科普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包括解说服务工作、维护秩序工作、咨询服务工作、课程助教工作以及参与济宁科技馆组织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工作及其他相关科普工作。
  工作时间为即日起每周周六、周日,法定节假日(法定节假日期间,需要继续参与志愿服务请联系工作人员填写申报表),每天的工作时间从早8点50分开始到16点50结束,上岗前会进行半个小时的培训。
  志愿服务工作待遇方面,志愿者每人补贴30元/天,由济宁科技馆统一提供午餐。科技馆还将为完成本期志愿服务工作的优秀志愿者颁发社会活动实践证明,并优先向志愿者提供参加济宁科技馆的各类活动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报名时志愿者需携带1寸照片,并现场填写报名表。对科普事业感兴趣的您,如有疑问可拨打电话0537-3255819、0537-3255866进行咨询。

  科技馆志愿者在进行培训(资料图)。
  本报济宁6月20日讯(记者 张慧 通讯员 关振平) 17日,济宁高新区人民武装部在高新区第二高级中学开展了“征兵宣传进校园活动”,为即将毕业离校的高三学子介绍了依法服兵役的重要意义及高校新生应征入伍的优惠政策等系列知识。
  “好男儿当志在四方!保家卫国是每个人的光荣使命……”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对国内、国际形势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依法服兵役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随后工作人员对高校新生应征入伍的优惠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
  “通过工作人员的现场讲解,使我对服兵役有了更深的了解。从小就向往军营,毕业后希望能够进入军营,保家卫国,维护国家的安全与荣誉。”高新区第二高级中学学生张毅说,同时自己也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防意识,在心中筑牢观念。
  “通过现场宣传,使学子们对保家卫国,依法服兵役这一公民的神圣职责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学子们在和平时代保家卫国的思想觉悟,不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与保卫祖国的责任感。”济宁高新区人民武装部工作人员介绍,勉励学子们牢固树立国防意识,提高国防法治观念,鼓励同学们的爱国之心,踊跃参军报国,激励同学们在军营的广阔天地中建功立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