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全域推进 同频共振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齐鲁晚报     2019年06月28日
编者按
  今年以来,海阳市围绕解决农村支部弱、集体穷、群众散、产业衰等问题,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逐步规划打造136个市县乡三级示范村,实现村级组织建设与集体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良性互动,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制度先行作引导
协同联动促保障

  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纳入市委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和农村党建的“1号工程”,放在全市“双重点”工作大盘子中谋篇布局。市委书记带头深入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村调查研究,对调研中发现的痛点难点问题,当场安排相关部门接单解决。同时,在海阳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进行了全市动员、全局部署,对镇区街道“施工队长”、市直部门“支援队长”、村党组织书记“生产队长”三个责任主体,提出了明确工作要求。
  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多元化模式全域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十二条措施》,从发展模式、任务目标、方式方法、联系包帮、服务保障、制度管理、奖励激励、典型宣传、考核奖惩等方面作出规范性指导。
  整合涉农扶持政策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倾斜,梳理出24项重点项目清单,整合了市级财政扶持资金800余万元,建立了市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供长足保障。同时,31名市级领导每人定点联系一个重点示范村,59个市直部门定向包帮52个示范村,每年帮扶资金不低于3万元;引导35家企业与39个示范村自主结对共建,实现经营管理、技术支持、销路保障等合作;鼓励29名第一书记所在村庄领办合作社发展产业项目,带动村庄脱贫致富;镇区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每人直接联系包帮1个示范村;镇区街道组织经济强村、示范村与其他有意向的村庄结成帮扶对子,实现互助共赢。
走出去学经验
请进来讲思路

  把教育培训作为基础环节,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沉下去教三条路子“齐步走”,有效解决了镇村两级普遍存在的发展思路不明、规范管理不清等问题。市级层面,开展“百人进高校”行动,组织90多名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和基层党务干部到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专题培训,理清了产业项目选择和利益分配上的疑问。围绕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组织12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村、部分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到菏泽有代表性的淘宝产业园和电商运营中心观摩学习,帮助合作社“带头人”树立互联网思维。
  专题举办了1期“海阳大讲堂”,邀请了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大学特聘教授钱文荣,为全市干部分析讲解乡村振兴、发展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运行的理念,用先进地区的典型案例,帮助市镇村三级党员干部打开思路、提供借鉴。举办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镇街经管站长专题培训班,把农村“三资”管理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财会管理的制度规范传递给镇街经管站长。安排市农村经管中心对17个镇区街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出资构成、民主管理、利益分配等工作进行了全覆盖指导,保障合作社的健康良性发展。
因村制宜定路子
以点带面促提升

  让产业和模式壮大起来,鼓励引导各村党支部拓宽合作社入股形式和经营模式,因地制宜采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各类股份合作社、组建合作社联合社、成立村级集体企业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制定“强村36计”集体增收项目,为镇村提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板库”,涵盖了盘活集体闲置资产资源、发展物业经济、组建劳务服务组织、建设美丽乡村等多种发展路径,便于镇村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子。
  注重做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改革试点、产业扶贫的统筹结合文章,充分利用国家农村综改试点、省级美丽村居建设试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特色小镇建设等有利契机,为相关试点村庄同步做好产业规划,注入长足发展的源头活水。二十里店镇邵伯村占地1300亩的“软枣猕猴桃产业园”拔地而起,郭城镇当道村不断拓宽地瓜产业链条,核电工业区西远牛庄村对接科研院所开展育种研发,辛安镇向阳村组织社员抱团发展草莓产业,小纪镇李家疃村规模化经营梨园并发展林下种鸡繁育,发城镇王家山后村放大“皇家牌”红富士品牌效应,朱吴镇九岭夼村举办樱桃采摘节拓宽产品销路,留格庄镇留格庄村规模化种植绿化苗木,郭城镇山东村依托500亩古梨园发展民俗民宿旅游,绝大多数示范村结合实际确定了产业项目和发展方向,在全市形成了多点开花、全域推进的喜人态势。
  举办“海阳大讲堂”,邀请浙江大学钱文荣教授授课
  二十里店镇邵伯村软枣猕猴桃产业园
海阳唱响城市基层党建的“红色主旋律”
  近日,一场以“约惠同心愿——党建聚力惠民生 为民服务零距离”为主题的城市基层党建主题党日活动在海阳街头拉开了帷幕。
  香山和院的广场上,京剧大戏进了小区,票友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文化大餐”;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向居民开展安全用电和智能缴费宣传……当日,全市3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党组织、9个实施公益创投项目的社会组织通力合作,唱响了“群英会”,同步到城区11处党员爱心驿站和2处物业党建小区开展为民服务实践活动,为群众提供50余个服务项目,服务群众达2000余人次。这仅仅是海阳市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海阳市引领各领域党组织把工作重心向基层下沉、向社区延伸,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构建党组织领导下多方参与的城市基层治理格局。
  海阳市老城区中的老旧小区占比高达40%,小区内环境卫生差、设备老化等诸多物业管理难题一直困扰着街道、社区党组织。“我们在小区建立党支部,设立‘红色管家’议事厅,让热心肠、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以串门子、拉家常的方式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服务居民群众,让社区居民有归属感、认同感。”海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老城区老旧小区卫生清理不及时、噪音扰民,怎么办?小区业主和物业有矛盾化解不开,怎么办?社区居民想了解点最新政策“找不到门儿”,怎么办?过去“远亲不如近邻”,而今住对门还“老死不相往来”,怎么办?……而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就让所有“怎么办”变成“有法办”。
  “龙山街36号最西头两个单元门口垃圾成堆,反映给社区不到一个小时就收拾得干干净净,真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家住东村街道兴海社区的李大爷望着收拾利索的卫生死角,为社区服务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在方圆街道阳光社区,还有一位“社区红人”——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琳,“平底鞋、运动装、走街串巷服务忙”是她最真实的工作写照,井盖坏了她要管,路面破损了她要管,居民的文化生活她也要管,正是她的“好管闲事”“主动找事”,让她成为阳光社区7000多户、15000多名居民的主心骨,“我就是咱们社区居民的‘红色管家’,党的旗帜飘扬在社区上空,就要让居民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李琳说。
  2018年12月,市住建局亚沙场馆中心党支部的党员来到东村街道海政社区民主小区一户老人家中,送给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的老人一个折叠式坐便椅,完成了老两口的“微心愿”。2018年,海阳市开展了“面对面,听期盼”社区党建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征集居民“微心愿”。全市7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2543名在职党员深入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工作,认领完成社区服务事项75个、居民“微心愿”292个。
  一个个居住环境的痛点被解决,一项项居民的反馈有回音,社区工作者用真诚的服务打开了居民的心,也打通了党组织进小区的路。2018年以来,海阳市委组织部着力推进物业党建工作,研究制定了“红心物业·红色管家”党建工作二十三措施,强化党建引领,解决社区治理瓶颈,推进融合共治,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海阳市百货大楼党员爱心驿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