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银座天蒙景区以党建促发展

打造“音乐之山”,让满山皆活

齐鲁晚报     2019年06月28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乔显佳  
  位于临沂费县的沂蒙山银座天蒙景区,利用党建促经营、促发展,很快激活全山各元素。
  很多人认识沂蒙山,因为一首《沂蒙山小调》。这支歌不仅唱出沂蒙山的好风光,更诠释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党和人民的紧密关系。

  天蒙山景区内,有《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费县薛庄镇白石屋村。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后勤机关的驻扎之地。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隆组织团员李林、阮若珊,在此创作了《沂蒙山小调》,唱响全国。小调激励沂蒙百姓和全国民众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斗争,保家卫国。
  依托白石屋原生态的沂蒙民居,景区建成《沂蒙山小调》活态博物馆,每个院落就是一个展馆,成为有别于其他同类景区的特有基因,再添一处“必游”景点。
  沂蒙山银座天蒙景区在建设中,处处体现党建的力量。他们将革命年代沂蒙人民面对困难和挑战展现出的勇往直前力量、永不服输的革命精神,化为今天干事创业的豪情干劲,将景区打造得别样秀美。
  景区开发出全长12公里的登山游步道,可供游客步行穿越。它穿行于密林深处,蜿蜒于悬崖绝壁,串联了北庵、华劈顶、西寨、耘鸟耕象、鬼谷炼日、望海楼等30多个自然人文景点。设置花岗岩、自然石、木栈道、悬空栈道等各种步道,号称“江北第一盘山步道”。很多路段悬于万丈深渊之上,徒步时撼人心魄。
  这里还是刚刚评上世界地质公园的沂蒙山旅游区的一部分,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享有“天然课堂”“天然氧吧”之称。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90%,负氧离子是标准空气含量的2200倍,属“超洁净地区”。在景区内望海楼一楼展厅,展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商品,像奇石砚台、沂蒙手绣、沂蒙泥塑、草柳编等。借助旅游业的发展,这些特色商品还销往国内外,成为富民产业。
  2011年12月18日,鲁商集团与费县人民政府签订了蒙山天蒙旅游区合作开发协议,拟投资50亿元打造景区,自此景区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统计,自2016年7月16日开业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累计营业收入突破2.5亿元,成为临沂地区接待游客最多、收入最高的景区,确立和巩固了在临沂市的龙头景区地位。
  在沂蒙红色文化土壤上快速发展起来的天蒙公司,如今开始“反哺”当地。为体现对老区孤贫儿童的关爱,公司党支部组织“孤贫儿童天蒙新春圆梦之旅”公益活动;为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沂蒙精神”主题党日系列活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