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椅子引发的风波

格鲁吉亚又跟俄罗斯杠上了

齐鲁晚报     2019年06月29日
  6月20日以来,位于南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与其北方强邻俄罗斯的关系再生波澜。成千上万的格鲁吉亚人涌上首都第比利斯街头,聚集在国家议会大厦前,抗议俄罗斯“羞辱”格鲁吉亚,甚至要求“过于亲俄”的现政府下台,重新举行大选。
  作为回应,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下令停飞所有赴格鲁吉亚的航班;俄交通部22日进一步指令禁止所有格鲁吉亚航班飞入俄境内。同时,俄政府建议各大旅行社暂停销售涉格鲁吉亚的旅游产品,呼吁格境内的俄罗斯公民立即回国,避免发生意外。
  然而,引发此次俄格关系风波的起因,只是因为坐错了一把椅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恩霆

“羞辱”
  上周,东正教国家议会论坛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举行。作为东道主,格鲁吉亚议会向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发出了邀请。随后,俄国家杜马议员加夫里洛夫率团到访格鲁吉亚参加论坛。
  这次访问原本是一次有助于俄格关系的议会间交流,但却在各国代表发言环节节外生枝。20日,加夫里洛夫在格鲁吉亚议会大厦参加论坛并发言时,坐在了格鲁吉亚议长科巴希泽平时所坐的位置上。
  这一不经意的举动立即引发格鲁吉亚民众极大不满,认为这是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羞辱”。当晚,首都第比利斯就有上万人聚集在议会大厦外抗议示威,还与维持秩序的警方发生冲突。
  对于坐在东道主议长的座位上发言,加夫里洛夫21日解释说,是会议主持人让他坐在那个位置上的。格鲁吉亚议长科巴希泽更是迫于压力在21日宣布辞职。
  然而,示威活动非但没有平息,民众抗议的矛头还转向对示威者采取强制措施的内政部长,要求其辞职。同时,示威者还进一步指责格鲁吉亚现政府与俄罗斯“过于亲近”,要求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显然,加夫里洛夫坐错椅子是个导火索,瞬间引燃了格鲁吉亚人对北方强大邻国俄罗斯的恐惧和抵触。换句话说,一把椅子触发了格鲁吉亚人的反俄情绪。
  眼看坐错椅子事件被“上纲上线”成了反俄抗议,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下令停飞所有赴格鲁吉亚航班。俄交通部22日进一步追加指令,禁止所有格鲁吉亚航班飞入俄境内。此外,俄方还建议各大旅行社暂停销售赴格鲁吉亚的旅游产品,建议身在格鲁吉亚的俄罗斯游客立即回国。
  这波操作一方面宣示俄罗斯保护本国公民安全利益的立场;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俄罗斯借机敲打格鲁吉亚,迫使格政府控制国内局势,避免反俄情绪持续发酵。而且,俄罗斯的回应切中格鲁吉亚的“要害”——旅游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
  格鲁吉亚地处黑海东岸、大高加索山脉南麓,风光旖旎、美食独特,是俄罗斯人度假旅行的最热门目的地之一。去年,俄罗斯有超过130万人次赴格鲁吉亚度假。而整个格鲁吉亚的人口也不过才370万。
  俄罗斯旅行协会的数据显示,有5000至7000名俄罗斯旅客近期正在格鲁吉亚跟团游,有1.5万至2.1万名俄罗斯游客在格鲁吉亚自由行。
  为了避免俄方举措伤及格鲁吉亚经济,去年12月刚上台的女总统祖拉比什维利试图平息乱局,宣称俄议员加夫里洛夫坐错椅子是对格鲁吉亚国家尊严的严重侵犯,同时又认为此事不能成为做出反国家举动、冲击议会和颠覆政府的借口。
阴影
  虽然这位格鲁吉亚女总统采取了“各打五十大板”的策略,但抗议民众指责现政府“过于亲俄”似乎也并非空穴来风。而说到俄格关系,必然绕不开2008年8月爆发的俄格战争。对于那场战争,祖拉比什维利曾把责任归咎于格鲁吉亚一方,引发不少民众的批评。
  虽然俄罗斯与格鲁吉亚是邻国,而且同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但俄格关系却不怎么友好。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南奥塞梯问题。
  在苏联时期,大致以大高加索山脉为界,北边是俄罗斯,南边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南奥塞梯地区位于格鲁吉亚北部,毗邻俄罗斯,该地区一直要求与一山之隔的俄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分别独立,南奥塞梯则在1992年搞了一次全民公投,要求独立建国并与北奥塞梯合并。此举导致格鲁吉亚政府与南奥塞梯当局的矛盾不断激化,并爆发武装冲突。
  南奥塞梯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联系,南奥塞梯问题也就成为俄罗斯牵制格鲁吉亚,维护俄在南高加索地区影响力的抓手。实际上,苏联解体后,南高加索三国中只有格鲁吉亚后来与俄罗斯公开交恶。
  格鲁吉亚对俄罗斯与南奥塞梯的关系心知肚明,指责俄方暗中支持南奥塞梯谋求独立,因而俄格在这一问题上龃龉不断。但还不止于此。格鲁吉亚北部的另一自治共和国阿布哈兹也与俄罗斯关系密切,也在苏联解体后谋求独立,可谓格鲁吉亚的另一枚“定时炸弹”。
  反过来,格鲁吉亚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早在苏联时期,格鲁吉亚就表现出很强的分离主义倾向,因而遭到苏联政府极力打压。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转而支持北高加索地区的车臣分离主义势力,这让俄罗斯也很不痛快。要知道,车臣问题一度是威胁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心腹大患”。
  2008年8月,格鲁吉亚政府与南奥塞梯当局再度爆发冲突,随后在美欧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格政府全面出兵,几天之内拿下南奥塞梯三分之二的土地,包围该地区首府茨欣瓦利。
  南奥塞梯命悬一线之际,俄罗斯从海陆空立体出兵干预,格境内的阿布哈兹也参与协同作战,几天之内就将格鲁吉亚打回原形。此役之后,进一步坐实了俄罗斯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控制,而格鲁吉亚很难再染指这两地。俄格两国因此断交,两国关系彻底跌入冰点。
  虽然俄格战争已过去11年,但战败的阴影已成为格鲁吉亚人的心结,挥之不去。俄格关系过去11年来不温不火,格鲁吉亚人则对俄罗斯愈加敏感。
博弈
  俄罗斯“教训”格鲁吉亚也并不全因为南奥塞梯问题。俄罗斯的另一个更大层面的战略目的,是敲打格鲁吉亚别跟西方走得太近。
  与一些中东欧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一样,在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外交从立足独联体、加强与西方关系,逐渐演变为竭力弱化、摆脱俄罗斯影响,更加倾向西方。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注意到了中东欧、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个别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内政外交的演变,觅得了暗中出手干预这些国家政局的机会。格鲁吉亚首当其冲,2003年政局剧烈动荡,亲西方的萨卡什维利上台。
  随后,格鲁吉亚加快推进向西方一边倒的对外政策,同乌克兰一道,寻求加入北约,在安全和防务问题上获得美国提供的“保护伞”。
  对俄罗斯而言,格鲁吉亚的转变已经威胁到了俄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踩了莫斯科的“红线”。美国主导的北约则顺水推舟,在2004年给予格鲁吉亚“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成员资格,格鲁吉亚算是一只脚跨进了北约门槛。2005年,乌克兰也被吸纳进了这一计划。
  这样一来,格鲁吉亚就将自身置于俄罗斯与北约博弈的最前沿。
  过去二十多年来,经过多轮东扩,北约已逼近俄罗斯的家门口,北至波罗的海三国、南到巴尔干半岛,广大中东欧地区的多数国家都被纳入北约。相应地,俄罗斯面对西方的战略缓冲空间被逐渐压缩,格鲁吉亚以及后来的乌克兰,就是俄罗斯应对这种挤压的底线。
  2008年俄罗斯果断出兵格鲁吉亚,展现出应对北约步步进逼的强硬姿态。同理,2014年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以及俄罗斯的强势介入,也是莫斯科方面针对美国主导的北约的一次反击。
  不过,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总量,抑或是经济实力,格鲁吉亚都没法与乌克兰相提并论。俄罗斯确保乌克兰至少不完全倒向西方的行动可以理解,那么格鲁吉亚这块小地方也被莫斯科重视,必有其独特之处。
  关键在于格鲁吉亚所处的南高加索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一地区民族和宗教构成极为复杂,而且北接俄罗斯、南接中东地区,东边隔里海与中亚相望,西面隔黑海与巴尔干地区呼应。
  对俄罗斯来说,确保对高加索地区的控制和影响,既可确保车臣所在的北高加索地区的稳定,还能有效防范和打击恐怖组织对俄国家安全的威胁。同时,该地区是俄罗斯连通中东的要道,同时也是中亚能源向西进入欧洲的通道,极具地缘政治、经济和能源价值。
  这样一来,格鲁吉亚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莫斯科方面的警觉,更不会容许格国内反俄情绪借机发酵。邻居能搬走,邻国却不能,俄格之间无法“相爱”,只能“相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