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是把“双刃剑”,房颤患者要警惕

齐鲁晚报     2019年07月02日
  抗凝在房颤的治疗中至关重要,华法林作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长期占据抗凝治疗的基础地位。然而,这位“抗凝功臣”却是一把双刃剑,在预防脑卒中的同时,又增加了潜在出血的风险。对于如何用好华法林,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专家进行了详细解答。
服用华法林
需要定期抽血化验 

  华法林要达到有效抗凝又不增加出血风险的目的,需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3之间。换言之,剂量不够达不到效果,而超量又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因此,需要通过抽血化验INR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当INR<2,华法林需要加量;反之,若INR>3,则需要减量。
  因华法林的代谢较慢,通常连续服药4-5天后起效,在此期间,至少每周抽血监测1次INR。随着INR逐渐稳定,可以延长至1个月监测1次。当INR稳定一两年之后,就可以2-3个月监测1次。
要警惕药物和食物对华法林作用的影响
  华法林在体内的代谢受到诸多食物、药物因素的影响。食物中菜花、大蒜、猪肝、胡萝卜、生姜、绿叶蔬菜(菠菜、油菜)、橘子、柚子等会影响华法林的作用效果。某些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某些抗生素、西米替丁等,可增强华法林的作用;而维生素K、螺内酯等药物则会减弱华法林的作用。
  尽管影响华法林作用的食物、药物种类很多,但只要做到规律膳食,使水果、蔬菜、肉类摄入量保持均衡稳定,通常不会引起INR的较大波动;每天规律服用必要药物对华法林的影响也会相对恒定;在此基础上做到定期监测INR即可。
发现出血征兆要及时就医
  服药期间如果发现大、小便出血,要格外重视。若大便发黑或小便出现酱油色,或提示体内有出血可能,需及时就医,甚至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综上所述,尽管华法林的有效治疗窗狭窄,其出血风险也不可避免,但做到遵医嘱服药,均衡饮食,定期复查、随访,就能发挥这把双刃剑的作用为利大于弊。
专家团队核心成员简介
  刘旭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胸科医院房颤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银蛇奖获得者,徐汇区十六届人大代表,是国内较早开展射频消融临床应用的医师之一,为房颤诊疗领域国际著名专家,尤其擅长房颤和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对老年人及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亦有较深的造诣,目前已完成3万例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其中房颤导管消融超过2万例。

  房颤咨询及专家预约热线:0531-58196645
  下期内容预告:房颤那些事——让我欢喜让我忧之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房颤那些事 
专 栏 简 介
  本专栏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暨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治中心山东分中心专家团队倾力打造,旨在普及房颤知识,规范房颤治疗,服务广大房颤患者。
  更多详情可关注科室公众号
  □出  品:健康融媒报道部
□设  计:壹纸工作室
□本版编辑:胡淑华    
□美  编:陈明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