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甸柳第一中学:

打造特色课程群,让孩子精彩绽放

齐鲁晚报     2019年07月02日
编者按
  让孩子们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历下教育人对辖区十万家庭所作出的郑重承诺。秉承这样的教育理念,历下教育人始终孜孜不倦,求真务实。
  在历下区,众多优秀的中小学校构建了丰富特色的课程体系,颠覆传统课堂,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问题的解决者,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名片”。济南甸柳第一中学便是其中的一所优秀学校代表。
  学校多渠道开发研学课程。(学校供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潘世金 通讯员 张颖   


“厚底座喇叭口”输入
构建“一轴两翼”课程框架

  甸柳一中作为一所老牌优质学校,如何重新焕发生命力,已成为学校一直在探索的课题。在学校里,一场持续的“育人模式转型”工作正在逐渐深入地展开,也让无数孩子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校长袁瀛介绍,学校倡导“厚底座喇叭口群学式信息”输入,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必须是“喇叭口”式的。换句话说,入校时学生可以懂得不多,但通过学校提供的一系列课程与活动,真正将自己充实丰盈起来,做到厚积薄发。
  “厚底座喇叭口”并非说说而已。为了提供可选择的适宜课程,学校指定专人负责学校课程开发。经过不断摸索,学校逐渐构建起了“一轴两翼”课程框架,即以国家课程和济南市地方课程为主轴,以在国家地方课程基础上的学科拓宽、加深为右翼,以校本研发的派生课程为左翼,打造了甸柳一中的“特色课程群”,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可选择的课程补给。学校特色课程群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任务型课程、网络课程、社团课程、研学课程等。以翻转课堂、智慧教室、互联网+为手段,形成校本课程的资源库。通过选课走班,分层辅导等多样化“喇叭口状”特色课程群,运用“激趣达标”的课堂游戏以及学科活动,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
“闯关”打卡完成任务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每周五下午,沙画、葫芦烙、聊经典名著、奇妙的心理世界、烘焙等课程沙龙活动都会举行,志趣相投的学生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和探讨,努力培养一技多能博学厚德全面发展的人。
  在学校打造的特色课程群中,任务型课程和网络课程堪称一大亮点。学校副校长张颖介绍,任务型课程在初一至初三两千多名学生中实行,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任务型课程,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老师们设计了不同的任务课题,难度依次递进,学生参与“闯关”打卡完成任务。“以音乐学科为例,在初一时设计了学唱通俗歌曲、学唱民歌等任务,到了初二,则打破了学科的界限,鼓励学生将古诗词和音乐相结合,进行创作编曲。”
  此外,学校还为学生设计了网络课程,采取学生线上选课,老师指导定方向和课时,学生线上学习、在校认证的模式。“我们聚焦学生的兴趣点是什么、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习惯等内容,共设计了军事、考古、插花等二十六门网络课程,其中收纳课程、饮食文化、简笔画等课程最受学生欢迎,基本上一个下午就‘抢’光了。”在一系列特色化课程群的构建下,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获取量,也弥补了校内场地不足、师资不足等难题。
  在学校“一轴两翼”课程框架的构建引领下,课程的育人功能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连年学考成绩名列济南市前茅,曾获评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学校游泳、跆拳道、网球等被认定为任务型课程,学校的网球队多次获省市少年组网球赛冠军。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省级传统项目优秀学校等。
  同时,校本课程研发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生活中的科学”“盒子鱼英语世界拓展课”“身边的美术”等被济南市作为优秀教育资源推荐到山东省,学校被济南市教学研究院评为济南市教学特色成果先进单位。
“亲情训练”促强健体魄
学科导师制满足不同需求

  每天清晨7点、傍晚6点,甸柳一中的校园、操场站满了熙熙攘攘的学生、家长、老师,这是甸柳一中初三学生的晨练与晚练。
  初三学生学业紧张的关键时刻,甸柳一中仍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充沛的精力、健康的身体是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学校充分利用一早、一晚、大课间的零星时间,充分利用学校大大小小的空间促学生强健体魄。为了提升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学校主张一早一晚家长与学生一起“亲情训练”。体育老师专业指导,班主任带领家长和学生全员参与,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亲情训练”增进了师生间、学校同家庭间的交流,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更加融洽,困扰多年的学生不重视体育训练的问题也迎刃而解。经过三年的实施,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体育中考成绩也不断提升,今年更是有了新的突破,平均一个班只有两名学生没有拿到满分。
  在教学上,学校采取课堂的分层教学、课后的分层培优,挖掘了师生的潜能,形成了甸柳一中特色课堂教学新样式。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学校还推行了“学科导师制”,实施全员班主任的理念,每个老师都是导师,“认领”二十名学生,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还关注他们的心理和生活状态。
  此外,学校将学法指导列入了学校课程,为刚上初一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规划指导,并将足球、书法、心理等学科纳入学校必修课程。
培育学生卓越品质
创造个性发展平台

  大到整个学校的构架发展,小到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甸柳一中始终将学生的幸福成长放在第一位,学生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注重学生智育发展的同时,更强调厚养学生的卓越品质,建立了“管知识传授更要管品德养成”的全员育人机制。学校以标准化班级建设和特色班集体认证为载体,培养学生文明公民素养;探索班级形象大使推介制度,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以“科技节、艺术节、感恩节、传统文化节、体育节、环保节、学科节”七大主题节日,激发学生自主成长的内驱力。通过组织学生研学、诗词“擂台赛”等体验式活动,实现德育活动课程化、德育教育体验化。
  德育这个看似没有任何抓手的内容,在甸柳一中形成了一种独有的体系,为学生创造了“一技多能”个性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并将自律、自强、自尊、自信的公民素养根植于行为中,品德教育在甸柳一中无痕地浸润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让学生在发现、体验、分享中获得更多的新知,更加强调学生体验性、实践性、感悟性,面向孩子们全面发展,着眼于一生,对于成长,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校长袁瀛说。

  给孩子构建“喇叭口”式的知识储备、设计“一轴两翼”的课程体系、建立学科导师制……在济南甸柳一中,多样化特色的课程体系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也让核心素养培养在校园里落地生根。
  ◤学校科技节上,学生参与纸桥承重项目。(学校供图)

◥学生在学校机器人工作室参加“多变机器人”课程。(学校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