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城西起点曾有座玉皇庙

齐鲁晚报     2019年07月02日
  ▲位于齐长城西起点的玉皇庙示意图
  □郭瑞三  

  出济南市区沿220国道向西南行50公里,穿过孝里镇南的东风渡槽,路北侧有个偌大的广里村(现村址,因水患南移),其东北方有一段东西向的夯土墙垜,史称“防门”,土名“岭子头”。《左传》记载,“堑防门而守之广里”,修筑于2400年前、中国最早的齐长城西起点遗址即在这里。本文要介绍的这座玉皇庙,昔日就坐落在岭子头以北三百米处,与老广里村毗邻,原名为东岳天齐庙,雅称龙泉寺、广平府,后改为玉皇庙,当地人因庙在村东习惯叫它“东大庙”。
  广里玉皇庙不是那种遍布山林的独立小庙宇,而是一座道观古建筑群,四周建有高大的青砖围墙,墙内殿堂庑舍齐全,有泥塑神像500尊,石碑50通;墙外南面是广场,北面为庙地,总占地30余亩。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该庙较好地保持了原来的布局和规制。记得那时,庙的山门为半圆形,南向,门楣横石上阴刻“玉皇庙”三个大字。庙内院落为两进式,南院正对庙门的是二虎殿,殿中间为人行通廊。二虎殿东西两侧是两个小型敞殿,西面有钟楼,内挂铁铸大钟,敲之声音能响彻整个广里村。穿过二虎殿往里走,眼前是一片宽阔场地,这里石碑林立,古柏蔽日,气氛庄严肃穆。场地的东西两边建有十阎罗廊坊,各五间,每间有一个阎罗君的大塑像和若干判官、小喽啰的中小塑像,它们个个凶神恶煞,再现了中国神话中阴曹地府的骇人景象。正北面是天齐大殿,位居整个玉皇庙的中心位置,殿内绘有大型壁画“凌霄群神观觐”,场面恢宏。大殿东侧有泰山老奶奶庙,西侧有送神娘娘庙,壁画主要是人物、花鸟及生儿育女的内容。
  南院与北院有角门相通。进入北院,隔着一个香亭是高大的三层神楼。神楼为木石结构,楼层之间没有回廊飞檐,而是上下一体,简洁雄浑,颇像西方国家的古城堡。神楼底层为三官殿,塑着道家天官、地官、水官三个大型坐像;中层为玉皇大殿,迎面坐着总执天道的玉皇大帝;楼的上层为三教殿,亦称三教堂,供奉儒、释、道三家的创始人,另有16个中型塑像分列两班,其形象多是仿照《封神演义》中李靖、杨戬、哪吒等人物的造型,个个栩栩如生,堪称工艺美术中的杰作。 
  早年,广里村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东大庙里神最全”,香火很盛。后来村里将宗教活动与传统节日结合,定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张天师圣诞)和九月九重阳节举办四天的庙会,在广场酬神唱戏、进庙烧香和开展商贸活动。其经营方式和现在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差不多,生意多由行商来做,临时支棚摆摊,并缴纳租金,办公地点就设在玉皇庙东北角的道士住院。最值得炫耀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日伪据点设在广里村东头,距玉皇庙不足百米,我抗日区队同志常扮作香客监视敌人行动,1939年、1944年还两次利用庙区的有利地形袭击敌据点,获得大胜。
  1958年破除迷信搞“大跃进”,广里玉皇庙的神像、石碑被拉倒毁弃,铁铸大钟砸碎了投进小高炉炼铁,东西廊坊、二虎殿变成了生产队的饲养场。广里玉皇庙会从此停办。1980年我来这里,发现这座极具观赏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古庙群已荡然无存,夷为平地,心里不胜痛惜!
  广里玉皇庙从建到拆,存世有多长时间,至今当地村民说不清,已出版的方志资料里也不见提及。2016年,我写了一篇《齐长城西起点之玉皇庙考》(《济南文化论丛》第四辑),试着对广里玉皇庙初建年代作了些探讨。
  根据该庙三层神楼前的一块刻石记载,明朝万历三十八年(1610)神楼落成,同时改庙名为玉皇庙;庙的南院有块石碑记载,大元至元三年(1266)重修天齐庙大殿一角;还有块石碑记载,大宋政和五年(1115)重修平阴县龙泉寺□□工程,而始建时间,一直未查到。另据文献记载,道教早期有“道至尊,微而隐,无状貌形像”一说,所以不倡导建庙塑像,到了宋真宗以后道教庙宇才普遍供奉神像。宋末元初,道教全真派在济南地区蓬勃发展,建庙布道成风,广里村作为春秋齐邑后的一个历史重镇,抢风气之先,在古代诸侯兵争之地建一座大型道观,宣扬“清静无为”的教旨,应是顺理成章的事。综合上述情况,按庙内碑记的最早重修时间推算,广里玉皇庙的初建年代,应在北宋仁宗(赵祯)年间或稍后,距今近1000年,比东去八里许同样邻近齐长城遗址的大峰山峰云观(元末明初建)早建了约300年。 
  近些年,全省加强齐长城遗址保护,对齐长城西起点进行了旧墙体的加厚增高,并竖起一尊十多米高的“齊”字型标志雕塑。我想,如果广里玉皇庙今天仍耸立在这个地方,其北临孝堂山汉石室,东连大峰山抗日根据地景区,三景连线一日游,那该是何等诱人的揽胜之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