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一线,敢当创新领头雁

访威海联桥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刘福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乃彰

齐鲁晚报     2019年07月03日
  从操作工、混料工,到设备维修、车间主任,他十余年如一日扎根一线,兢兢业业,以企为家,科研攻关、丰富产品,推动着公司新材料事业不断冲击新的目标,他就是威海联桥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刘福平。
扎身生产一线,练就丰富经验
  刘福平刚来到公司时,车间只有一台单螺杆塑料挤出机,仅有三名员工,生产条件异常简陋。
  “当时只有三名员工,一条设备线,我们现在发展到18条设备线,有将近200人。开始我们人少,设备24小时运转,有问题有异常,就24个小时,甚至48个小时都在现场。”刘福平回忆起最初的艰苦岁月。
  正是因为这样经过长期的生产一线锤炼,刘福平有了个特别的称号——“机器手”。机器有啥故障,他伸手一摸就能找出症结。
  一次,机器上的温度感应器显示180℃,而正常工艺要求是120℃,他赶忙跑过去检查,用他戴胶皮手套的手,在机头上一试,果断说道:“温度感应器坏了。这温度正常,肯定是120℃。”他旁边的员工疑惑的看着他,只见他顺手把感应器的设置参数重新调整,感应器显示出正常的120℃——丰富的生产经验让他的手达到了这个环节上与精密仪器一样的功效。
  因为生产工艺特点要求,车间设备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转,刘福平总是24小时开机。设备偶尔会在夜间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员工都能在第一时间打通他的电话。
紧跟技术革新,促进节能减排
  利用丰富的生产一线经验,刘福平始终坚持着推动生产技术革新。为推动节能减排,刘福平对设备管理进一步细化,不断改进各种设备的调试、生产、维护等流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顺利完成了7条生产线的电机改造,将直流电改为变频交流电,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用电成本,仅此一项,每年为公司节约15万元。
  公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粉尘,刘福平经过研究,增设了袋式除尘机,由原来的高空排放粉尘改为袋式收集,避免粉尘对外排放,杜绝二次污染。
  管材专用聚乙烯材料的研究任务曾是公司一直难以攻克且无经验的课题,但刘福平却并不畏难,他从零开始,不断完善工艺配方,多方面改善管材专用料产品的各项性能,形成了目前较为成熟的配方和工艺,研发出多种针对不同用途和性能的管材,且不断试验管材的硬度与透明性。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公司生产出了第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管材专用聚乙烯材料,并荣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山东名牌产品和威海市科学技术奖。
促进成果转化,带动企业发展
  从2003年进入公司以来,刘福平的创新脚步从未停歇,研发出了花洒管、卫浴管、石油管、地暖管,铝塑复合管、发泡管等诸多输水、输油新型管材,其中包括耐高温柔性的卫浴热水管、耐腐蚀耐水解的石油内衬管,以及遮光阻氧的铝塑管,针对不同用途开发出不同性能的管材,以上产品全部实现产业化。
  刘福平研发的管材专用料产品已通过法国ACS,英国WRAS,德国KTW,澳大利亚WATERMARK,美国NSF等多项认证。参与研发生产的多个产品可替代同系列进口产品,提高了企业管材专用聚乙烯材料产品在国际上的市场占有率。
  刘福平用一次次科研攻关,一个个新产品,不断丰富着产品线,用扎根一线、以企为家的主人翁精神,数十年如一日的创新研发,用实际行动引领新材料市场的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