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实施脱贫攻坚工作动态管理,确保“零致贫 零返贫 零贫困”

把扶贫扶到点子上、关键处

齐鲁晚报     2019年07月17日
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编辑:李蕊 组版:曾彦红 校对:邓超
新城
  济 宁 国 家 高 新 区
C03
  本报记者 张慧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济宁高新区始终坚持即时发现、即时帮扶、即时脱贫的动态管理工作机制,着力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以有力的举措和有效的行动,真正把扶贫扶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持续保持“零致贫、零返贫、零贫困”目标。

  李修鲁正在查看国槐树林。
  国槐树里发现致富秘诀
贫困户开始致富追梦

  日前,在接庄街道口头村的一片国槐地里,村民李修鲁正在查看树苗长势。2015年底,李修鲁申请了5万元的富民农户贷,享受3年贴息政策,包下8亩地种上了1400棵国槐苗。此后,他这个因病致贫的家庭,也开始慢慢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2013年,李修鲁做了骨髓移植手术。“患病3年,医疗费花了一百多万。”李修鲁说,后来通过接庄街道,他办理了5万元的扶贫贷。他表示,现在看树的长势也越来越好,再等两年,树全部卖掉后就能有二十万左右的收入了。“生活越来越好了,也越来越有奔头。”李修鲁满怀希望地说。
  为更好地组织扶贫工作,济宁高新区组织包保干部每月3次走访贫困户家庭,深入了解贫困户的需求,填报贫困户信息,及时准确掌握贫困户动态。对即时发现的因病、因突发事件等原因致贫返贫的家庭,立即采取纳入低保、应急帮扶等措施。在保证低保、医疗、教育等正常收入不变的前提下,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贫困户动态性收入,持续保持了“零致贫、零返贫、零贫困”目标。
  2018年以来,济宁高新区把“最贫困户”帮扶作为工作重点。对调查出的27户“最贫困户”进行精准建档、精准分析,实行一户一个包保单位、一个帮扶企业、一个包保责任人,进行“一户一法”针对性帮扶。
解决群众“因病致贫”
开通看病直通车服务

  与李修鲁同样因病致贫的还有接庄街道东贯村的冯周辉。从2004年起,他一直承受着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折磨,成了医学上所称的“折叠人”。2015年,济宁高新区及时为他开展了精准扶贫医疗专项救助,为其免除了手术和康复训练的治疗费用。如今,冯周辉生活已能自理,并拾起了以前的手艺活。
  为着力解决群众“因病致贫”问题,高新区实施“保健医生巡诊、街道卫生院首诊、人民医院高新区分院转诊”的看病直通车服务,列支30余万元,对扶贫对象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区财政给予全额补助。扶贫对象在一、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90%、80%、65%。不断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一个年度内,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列支14.3万元为所有贫困户购买了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家庭财产保险3大险种的“扶贫特惠保”。2018年以来,已有48人享受理赔,报销费用82410元。
  同时,对辖区义务教育段困难学生继续实施助学贷款、学费减免、教育救助、结对帮扶等帮扶措施,对辖区义务教育段困难学生发放营养奶300余人次,落实了各项助学金政策,资助不同阶段学生1400余人次,继续实行对我区未能享受国家、省、市免除高校学费政策的贫困大学生进行学费补助政策。
有效实施动态扶贫
不断巩固即时脱贫

  随着高新区动态扶贫工作机制的有效实施,即时脱贫不断巩固。通过组织包保干部、村委每月定期对农户动态巡查,发现需要帮扶的,立即纳入低保,并采取动态帮扶措施,对需要销号的立即进行销号管理,确保脱贫成效不断巩固。同时,包保干部随时对贫困户家庭住房进行动态巡查,发现有需要修缮和新建的,立即进行修建,落实房屋即查即修。2018年以来即巡即修贫困户房屋30家,投资约54.47 万元。
  在扶贫过程中,积极开展“扶贫扶心”工程,通过“入心扶贫”,使贫困户由心理状态变化转化成行为面貌的改变;“送树送花入户、美化绿化庭院”等活动,让贫困户家中的庭院美起来、绿起来、干净起来,让贫困户生活习惯、精神面貌变得好起来;通过送书、送贴花、送致富知识、送培训等活动,开展“文化扶贫”活动,不断丰富贫困户的文化生活。
  今年以来,高新区扎实开展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回头看活动。成立了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回头看领导小组,制定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回头看工作方案,组织各成员单位、各街道对扶贫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回头看,聚焦存在的问题。
  全面巩固脱贫成效,提升脱贫质量,从精准识别、贫困户退出、产业项目、专项资金、帮扶措施、低保兜底、六重医疗保障、住房安全等8个方面扎实开展了回头看,通过动员部署、自查整改、巩固成果三个阶段,共排查问题15条。截至目前,整改完成15条,各街道各成员单位建立排查整改台账11套。通过扎实开展回头看,切实解决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为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档案。
高新区洸河街道深入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辖区饭店全部用上油烟净化器
  本报济宁7月16日讯(记者 孔茜 通讯员 孔令伟) 为深入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济宁高新区洸河街道通过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分工,抓住重点、消除盲点,强化部门协调配合等方法,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注重日常,做在平常。建立工作台账,划分环保网格,明确7名环保网格员分工,每名网格员每日巡查涉气喷漆作业汽修厂不少于10家,每周至少完成1次涉气企业巡查全覆盖,其中对火炬城站点周边4家重点涉气企业每日巡查3次,详细保留工作记录。
  同时,抓住重点,消除盲点。紧紧围绕改善火炬城国控点指标,重抓村(居)工业园小企业,共下达整改通知书84份,关停清理不达标企业2家,拆除汽修店不达标喷漆房5处,整改4S店喷漆房27家,规范小企业固废物存放点12处。
  注重条块结合,部门联合。强化协调配合,进行联合巡查与执法,辖区468家餐饮饭店油烟净化器安装率与使用率均达100%,5家加油站油气回收达标作业,11条主次道路每天湿扫3次、洒水4次,7个在建工地抑尘降尘“8个100%”落实到位。江庄窑场等裸土覆盖到位,道路垃圾落叶日产日清到位。

  高新区洸河街道深入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