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智游戏支撑的综艺能走多远

齐鲁晚报     2019年07月19日
  □张莹

  “跑男”第七季收官,当年热度最高的节目,已经悄然地没了话题,收视率断崖式下降,豆瓣5.5分。低智游戏支撑的综艺节目还能走多远?
  今年的《奔跑吧兄弟》走了邓超,来了“行走的荷尔蒙”朱亚文。大家都在质疑朱亚文的选择:演技派的人设刚刚立起来,为什么要在一档游戏节目中“秀肌肉”呢?
  经纪公司应是考虑维持自己明星的热度,《奔跑吧兄弟》算是收视率极高的节目。可是一群大老爷们儿跑来跑去,嬉戏追逐,观众已经看得几近疲劳,即使“行走的荷尔蒙”也拯救不了。我也是冲着朱亚文看了两期,实在忍不了了——主嘉宾从朱亚文到郑恺、李晨,都是三四十岁的大老爷们儿,卖蠢、卖萌、卖丑、卖傻力气,游戏低智到什么程度呢?就拿最后收官的两期来说吧:两个人吊在半空,一人穿红袜子一人穿蓝袜子,看谁先把对方的袜子脱下来。拿两只口红让他们辨别,哪个是名牌哪个是网红款。结果几个大老爷们儿把自己的嘴唇涂得花枝乱颤。还有在水里抢游泳圈,你把我掀下水,我把你掀下水。我就想知道,朱亚文录这个节目的时候,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找几个大牌明星做游戏,轻轻松松就成一档综艺节目,一方面有品牌投资,明星挣快钱,一方面观众可以看明星逗自己开心,这个看上去几方受益的好主意,让各种“跑男”、“挑战”的综艺纷至沓来。一开始的新鲜感支撑着节目的收视率,《极限挑战》办到了第五季,《奔跑吧兄弟》办到第七季,对节目内容“低智”的诟病也多起来。
  低智游戏,这个词汇近年来和很多综艺节目挂上了钩。今年的《极限挑战》请来了雷佳音、岳云鹏等明星,阵容有看头,可是我带着好奇心看了一期后,真是大大的失望和哭笑不得:一群成年人,套着土豆道具赛跑——似曾相识的幼儿园亲子运动会;在雪地里,老爷们儿大姑娘(明星)坐着雪橇找食材——这不是《爸爸去哪儿》孩子们的游戏环节嘛;最近又看了一期,嘉宾们拿着土特产叫卖——与《爸爸去哪儿》孩子们的任务卡环节有什么区别吗?难怪观众直呼“低智游戏”!好不容易有一集猜密码箱,重新回归的黄磊在游戏刚开始就猜中密码,导演慌了,说“不要再猜下去了”。
  看这样的综艺节目,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帮成年人貌似很认真地玩幼儿园小朋友的游戏,他们不尴尬吗?“我觉得我像个傻子”,这是明星嘉宾在节目中经常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低智”造成的尴尬,让节目充斥着假笑、假high和假梗。“跑男”录到第七季,连学扇贝叫都玩出来了,当你莫名其妙这是什么神操作的时候,明星们都夸张地全场大笑,真心疼他们。
  近年来,有营养的综艺节目越来越被推崇,从弘扬传统文化的《中国诗词大会》,到宣传中国悠久历史的《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从发掘演艺新人的《中国好声音》,到展示演员表演实力的《声临其境》,还有《朗读者》《声入人心》等等,这些综艺节目之所以被热捧,一方面是节目形式新颖,更重要的是追求对文化价值的挖掘。好的综艺节目,一定是有精神高度和艺术价值的。而《奔跑吧兄弟》今年收视口碑双下滑,不难看出靠低智游戏支撑的综艺节目大势已去,由成年人组成的“未成年人世界”,少了童真只有傻气。一味追逐感官刺激、低智媚俗的没营养的节目,早晚被观众抛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