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发力,激活营销队伍“一池春水”

齐鲁晚报     2019年07月19日
  今年以来,平原农商银行高度重视营销队伍建设,围绕考核激励、队伍建设、作用发挥等关键环节,多向发力,激活营销队伍活力。截至目前,零售类贷款较年初增长1.87亿元,户数较年初增长524户;一线营销人员73人,占比23.40%,年龄在40岁以下的客户经理占比达61.12%,大专学历以上占比86.30%,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队伍活力。一是建立科学的薪酬分配制度。坚持向一线倾斜,向营销业绩倾斜,对新增户数、信息采集采取单独计酬办法,每新增1户,给予不低于300元的奖励;推行客户经理“星级化”管理。根据工作认真负责程度、贷款质量等因素评比星级档次,按月评级,按级取酬,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激活内部竞争活力。目前,客户经理年平均薪酬较内勤员工高出1.92万元,较机关人员高出2.16万元。二是明确职责分工。下发客户经理管理工作意见,规范客户经理客户营销、产品推广、关系维护、贷款管理等职责;在22家网点配备放款岗,负责合同签订、报表上报等工作;由放款岗对正常、关注中到期贷款、应收利息协助催收,减轻客户经理压力,专注贷款营销。三是畅通客户经理上升渠道。中层副职选拔聘用,优先在有信贷经验且业绩突出的客户经理中选拔,自2018年以来,共有8名客户经理通过选拔担任中层正副职岗位。
  优化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一是完善客户经理准入、退出机制。严格规定客户经理年龄、学历、业务知识、从业经历等硬性条件,在源头上保证队伍质量;落实客户经理持证上岗制度,客户经理均通过省联社组织的统一信贷考试,获得上岗资格;对存在道德风险、重大违规违纪情形的,实行“一票否决”,坚决退出信贷队伍,有效规避风险。二是储备信贷业务后备人才。规范建立客户经理后备人才库,压缩内勤、机关人员规模,引导员工向营销序列倾斜,今年以来,共计选拔42名内勤、机关人员纳入客户经理后备队伍,其中,7人已经充实到客户经理岗位。三是强化客户经理业务素质。创新培训机制,按月召开客户经理座谈会,搜集培训需求,确立以合同签订、外拓营销、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方向,并纳入全年培训计划;优选8名业务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客户经理组成内训师团队,采用“大课堂集中教学、进网点单独培训”模式,业务部室侧重于讲解相关制度,内训师则下沉网点单独培训,改变以往“大而全”的方式,提升培训针对性。今年以来,共组织客户经理集中培训20场,内训师驻点培训15场,实现信贷岗位全覆盖。四是提升信贷队伍职业操守。深入开展合规宣誓、每周“固定学习日”、“挎包精神”专题教育、廉洁从业专题座谈会、监狱现场教育等活动,提高客户经理廉洁从业、职业道德水平,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落实保障措施,激励作用发挥。一是印发信贷产品手册。对六大类、15种信贷产品重新进行梳理,明确贷款产品利率、期限、适用群体,印刷成册、人手一本,提升营销专业性。二是畅通沟通渠道。发挥挂职作用,17名客户经理挂职村主任助理,融入基层行政组织事务管理,夯实营销拓展基础;在村委、农金员服务站设立服务点,制定驻村(社区)办公时间表,每月至少10个工作日驻村(社区)办公,每次现场办公时间不低于8小时,为村民提供业务推介、金融咨询等“管家式”服务。目前,客户经理驻村(社区)累计服务时长达1000余小时,覆盖108个村庄、社区,服务客户达到5万余人。三是落实岗位监督。利用微信群实时定位、监控视频、定期核查工作日志等方式,对客户经理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对于工作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的,采取通报批评,调度约谈等方式,及时予以纠正。今年以来,共检查工作日志4次、约谈调度客户经理、支行行长20人次,有效提升了信贷工作质量。
 (平原农商银行 刘中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