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病魔鏖战八年,工作岗位却从不缺席

高速交警郑云升:不平凡的平凡人

齐鲁晚报     2019年07月19日
  郑云升去世前几天刚获评“高速警星”称号。
  郑云升生前工作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金刚 通讯员 杨华振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时间回溯到6月26日凌晨5时许,在结束了繁重的工作任务回家7个小时后,德州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四大队副大队长郑云升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6岁,而去世前几天,他刚被评为全省“高速警星”。
  2011年以来,郑云升罹患癌症,8年间,先后三次手术,仍坚守岗位,忘我工作,从警30余年来,扎根基层、甘于平凡。去世的那天,郑云升的警服,静静的挂在葬礼灵堂旁边的衣架上,所有人为之动容。
“老赵,别把我当成病人!”
  没想老郑离开的这么突然,他是真的工作到最后一天。”看着办公桌对面那张空着的椅子,郑云升的领导和搭档,德州高速交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赵巨松几度哽咽,久久无法平静。
  说起郑云升的病情,赵巨松一脸叹息。“他与癌症的战斗始于2011年,那一年,单位例行体检,他被检查出肝癌,此后又患上肾癌、甲状腺癌。”赵巨松回忆道,“老郑这个人,特别坚强、乐观,从来不在同事面前诉苦,但是他没法瞒我,因为他看病需要向我请假,我陪他度过了治疗的大部分时光。”
  “别人吃中药是论盒,郑云升吃中药是论麻袋。”赵巨松说,以前老郑出差,总是拖着个大箱子,里面带着熬中药的砂锅和各种药材,后来改进了,有那种密封的一次性的塑料袋,可以把熬好的中药放在里面保存一段时间,大家经常看到他中午在食堂打点热水温药。
  “一般人三年得三次癌症,早就垮了,正常逻辑,手术后的药物治疗时间,肯定是在医院休养,可是老郑不,他每次都是悄悄的去做手术,做完了,在医院恢复一阵子,一出院,过几天就回到单位了,有的时候,连家人也并不知情。”赵巨松说。
  为了照顾他,身为领导的赵巨松没给他安排值班,郑云升急了:“老赵,别把我当成病人!”
  一起上班,一起下班,一起上路执行任务,一起风餐露宿奔波,“病人”郑云升就是这样工作生活在大家中间,没有抱怨,没有牢骚,没有身体不好的借口,更没有要求任何工作上的照顾,每天笑呵呵地和同事打着招呼,笑呵呵地对待每一个服务的群众。这样生动、鲜活的郑云升突然离去后,他周围的人根本无法接受。
“我已经很知足了”
  郑云升是一个原则性很强,又极其低调的人,工作时又成了拼命三郎。”关于这点高速交警四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孔建利深有体会,“郑大队负责后勤的一些工作,开会的时候,他嘱咐我们,大家一定要珍惜队上的每一分钱,把钱花在刀刃上。但是办案子开车出去,车里该开空调的开空调,兄弟们别冻着,别热着。”
  2010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正在年休假的郑云升独自一人来到灾区做起了志愿者,他帮助当地受灾群众疏导交通并捐钱捐物,回到单位后没跟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直到后来参与救援任务的甘肃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总队长亲自给市领导打电话致谢时,大家才知道德州有这么一个交警,悄悄去了灾区救援,做了这件不为人知的好事。   
  2016年冬天,德州连续出现雾霾天气,路面滞留车辆长达72小时,被困驾驶员在高速上没吃没喝,情绪非常激动。整整三天,郑云升停留在满是雾霾的高速公路上,和被困驾驶员们一起站着吃两口饭,其他时间就与被困驾驶员聊天。
  担心着他的身体,同事们都心疼地劝他回大队休息一会,可是郑云升很“固执”,他说“等雾霾消散了路面车辆能够正常通行了再回去”。妻子崔青可急坏了,给他打电话,“你得吃药啊,这样下去身体真的受不了,先回家休息吧”,可他每次都答复妻子“路面通开马上就回去”。妻子见多次打电话催都不管用,只好把药送到单位嘱咐同事们“给老郑拿路上去,让他先吃上药”。
  有人问他,这么拼图啥?
  他说,同样是挂职,别人挂职后职务越来越高,他却“原地踏步”,郑云升看得很淡,他看淡的是职务,看重的是为群众服务的机会。
  “只要能往外推的荣誉,他都往外推。去世前4天他刚被评为‘高速警星’,这是群众投票产生的,不占大队名额,要不老郑又要推掉了。”
  郑云升任副科多年,有人建议他找找组织。他总是笑着说:“我已经很知足了,把机会让给年轻同志。”
  “从事交通管理工作整整32个春秋,先后辗转交警宣传、基层中队、培训学校多个岗位,始终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你说他能图啥?”赵巨松反问道。
“这身警服就是我的治病良药”
  在工作日志里,郑云升这样写道:“高速交警,什么是高速,高速就是快!”“这就是对工作的态度,也是一名交警对工作的理解。”赵巨松说,老郑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乐观,这8年,他全看在眼里。
  6月25日,这一天是郑云升生命里最后的一天,也是忙忙碌碌与极度平凡的一天。“我们先后开了两个调度会,梳理最近的工作,为7月1日组织大队民警去河北西柏坡,开展红色革命教育,他需要做好联系协调的相关事宜。下午因京台高速改扩建,赶到施工现场,反复叮嘱有关施工单位,注意道路安全和车辆情况。”赵巨松回忆着,到了晚上,正值大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他又开车到辖区各执勤点督导集中行动开展情况,并和同事们一起现场查处交通违法行为,这一忙活就到了晚上9点多。
  妻子崔青和同事们不止一次的劝郑云升多休息,但是倔强的他却不服输,总是带头冲在工作一线。“我也曾问他,能不能歇一歇,他告诉我穿着这身警服就有精气神儿,我的病好的就更快,这身警服就是我的‘治病良药’。”崔青至今回荡着郑云升说这句话时坚定的神情。
  说起丈夫的铁汉柔情,妻子崔青的泪水总也止不住。“我的腰不好,每次要端洗脚水,他总是叫住我——别动,你腰不得劲,我给你端。”崔青已然泪如雨下,“我至今不愿相信他的离去,如果有来世,我愿意和他再相伴。”
  “可是,这辈子我再也听不到他那句下班后的问候‘我回来了’。”崔青泣不成声。
  抗病路上,他从未动摇,也不会退缩;面对工作,他坚守一方热土,默默奉献,诠释对交通警察事业的忠诚和热爱。用行动将“平凡”与“伟大”画上了等号,英雄不会走远,他的故事也从未有过尽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