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贸易战,一场美国坐庄的“三国杀”

齐鲁晚报     2019年07月21日
  今年6月末,美、日、韩三国领导人在大阪G20峰会上举行会晤。
  7月19日,美国政府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史迪威结束了对日韩的访问,留下了美国无意调停两国经贸摩擦的表态。日韩最后一丝“停火”的希望破灭了。
  7月1日,当刚刚结束大阪G20峰会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对韩国实施贸易制裁时,谁也没有想到日本此次对韩国的“开战”决心是如此认真。种种迹象表明,日本此次发动贸易战足可以用“蓄谋已久”来形容。而这场报复背后,掩藏着的是这个国家对近邻韩国忍了近三十年的一口恶气,以及美日韩三国在高新电子产业上一场风云诡谲的“三国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昱        

“双保险”失效,
韩国真慌了

  “美国敦促日韩两国通过对话解决当前贸易争端,但是,美国并没有介入两国争端的打算。”7月19日,在即将踏上返程的飞机时,史迪威以这句干脆的回答浇灭了韩国人对美国调停的希望。
  从7月4日起,日本开始限制对韩国部分半导体产业原材料的出口,理由是双方在“二战”劳工赔偿问题方面的争议尚未了结。此次上了日本制裁清单的材料分别是氟聚酰亚胺、抗蚀剂和高纯度氟化氢,它们是智能手机、芯片等产业中的重要原材料。日本企业制造的氟聚酰亚胺和抗蚀剂分别占全球产量大约90%,氟化氢占大约70%,一旦对韩国施行出口限制,将冲击三星电子、LG电子等韩国主要电子产品企业。鉴于半导体产业撑起了韩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日本此举无疑掐住了韩国经济的“咽喉”。
  按照韩国媒体的评述,这是两国自1965年恢复邦交以来,日本政府首次对韩国施加“经济制裁”。
  对于日本的这次“突然袭击”,韩国本来是不慌的,因为日韩关系有“双保险”。一方面,日韩这对邻里这些年来小摩擦不断,但由于双边磋商机制较为成熟,彼此的工业体系又深度粘连,大多数龃龉都会在几轮讨价还价后解决;另一方面,两国还有着重要的“共同盟友”美国。“放心,美国是不会让日韩闹得不可开交的。”韩国内部消息人士曾这样信心满满地告知《朝鲜日报》记者。
  然而,这两个“保险”在最近几天里居然同时失效了。7月12日,当韩国政府代表团赶到东京,与日方代表就本轮摩擦展开谈判时,他们发现日方的接待“出人意料的散漫”:谈判地点布置得极其简单,甚至没有展板或者横幅特别说明这是日韩双方在制裁开启后的首轮谈判,仅以一张A4纸简单告知。同时,与韩方谈判人员西装革履相比,日方的两名官员仅身着白衬衣,连领带都没有打。对于拘礼的日本人来说,这种态度只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他们压根不想谈。果然,在谈判中,日方甚至没有提出任何实质性的条件。这让日媒都不免怀疑,所谓的“谈判”,其实仅仅是对美方要求两国“保持对话”的敷衍。
  而说到“敷衍”,向来乐当日韩仲裁者的美国本次也不遑多让。本轮贸易摩擦刚刚开始,韩国贸易部长金铉宗就立刻飞往美国拉“救兵”,发表了长达两小时的演讲阐述韩国立场。史迪威到访前,韩国外长康京和还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进行了长时间通话,再次要求美方出面调停。但面对韩方的一再求援,美方愣是一句准话都没给。甚至是面对文在寅的亲自求援,美国总统特朗普19日在推特上的最新回复也仅仅是:“如果他俩(安倍与文在寅)都想让我去(介入),我会这么做。”安倍显然无意终结自己亲手发动的贸易战,所以,特朗普这一表态无疑是个明确的拒绝信号。
  万般无奈的韩国眼下只能着手“备战”了。7月18日,韩国中央银行宣布三年来首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下调1.5%,以刺激经济增长。同一天,韩国总统文在寅联合韩国五大党发表联合声明谴责日本经济报复,呼吁韩国“举国一致应对当前局势”。
  贸易战的阴云正在日韩两国头顶集聚,但谁能想到,对于这场贸易战,日本也许真的是“蓄谋已久”,他们想报的是近三十年前的“一箭之仇”。
美国吃肉,韩国喝汤,日本啃骨头
  时钟拨回到1992年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韩国半导体存储技术(内存)启动反倾销制裁。
  当时,这则简短的消息足以让韩国整个电子产业感到末日降临。因为之前美国刚刚用“反倾销制裁”的名目沉重打击了日本曾经辉煌一时的半导体行业,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让日本的内存、随身听、计算机几乎完全失去了美国市场。也正是在日本同行“猝死”的背景下,韩国三星等电子巨头才迎头赶上,呈现后来居上之势。
  美国如果用同样一招制裁韩国,结局会怎样?韩国人担心着,美国人期待着,日本人幸灾乐祸着,万众瞩目之中,韩国政府和三星等公司高层派出百余人的庞大代表团赴美“求放过”。
  交涉的结果令所有人吃惊:韩国企业最终仅被征收了0.74%的反倾销税率,制裁的大棒高高举起,却轻轻落下。可以说,美国人的厚此薄彼,为此后电子行业上韩国的崛起和日本的衰败奠定了基础。
  那么,韩国究竟用了什么方法打赢了这场关键的贸易战呢?多年后,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洋洋自得地回忆称,交涉的方法无非有三:
  其一是摆态度。韩国人在谈判桌上信誓旦旦地向美方保证:我们没有日本那样占据50%-60%市场份额的想法,只想维持最低限度的有效生产而已。换句话说,我胃口小,大哥你分我一杯羹就行。
  其二是树敌人。韩国人“善意”地提醒美方,“如果韩国不做存储芯片,日本就会独占市场”。而日本那些翅膀已经长硬了的大财团,是有可能通过并购反噬美国相关产业巨头的。换言之,反正这杯羹你得分出去,给它不如给我。
  其三是表忠心。三星等公司提供了大量数据,表明韩国不像日本,其国土资源、人口决定了它没有足够的体量将其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因此美国无需担心韩国对其更尖端产业构成冲击。这就是说,韩国将甘于自己在现有产业链上的位置,没有野心进行扩张。而在美国相关产业价格竞争力不足的情况下,美方也需要一个“朋友”来填补这个生产环节。
  这些堪称经典的交涉,让美方最终决定放韩国一马,并规划奠定了此后美日韩在电子行业的“分工”:美国人自己向尖端产业突进,在处理器等最高附加值的设备生产上独领风骚;韩国则揽下了内存等相对较低技术含量的零件制造;而日本则只分得了其他零件以及像氟化氢这类基础材料的生产。
  美国人吃肉、韩国人喝汤、却让日本人啃骨头。这就是为什么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电子行业在世界范围内退潮,索尼、松下、三洋等公司风光不再,而美国的英特尔、苹果和韩国的三星等公司迎来全盛期的原因。
美国才是幕后“吹哨人”
  表面看,韩国在美国主导制定的电子行业“新体制”中占了大便宜,但他们却有一个致命的死穴:韩国生产电子产品的基础材料必须依靠从日本进口,一旦日本停止供货,将对韩国产业构成灭顶之灾。
  这个死穴的存在,很可能也正是美国当年敢放手将电子产业中游交给韩国的原因:由于历史等原因,日韩向来龃龉不断,时刻需要依靠美国居中协调,关键时刻,也只有美国才能施压让日本继续向韩国供货。所以,死穴看似攥在日本手中,实际上在美国人手中,韩国的电子产业折腾得再欢,终究被一根线牵着。
  然而,2000年以来的一些变数,却让美国发觉这根线快要断了。
  其一,是智能手机的勃兴,由于该行业并不包含在美韩当年的“君子协议”中,自以为能钻空子的韩国几乎集中举国之力在该产业上发力,三星与苹果的新款智能手机上几乎年年都在唱对台戏,美国相关产业对此有怒难言。
  其二,随着中国的加入,韩国开始通过合资生产的模式将生产基地转到中国,自己腾出手来向产业上下游冲击,三星公司在芯片等技术的研发投入连创新高,这让当年接受韩国“体量小”说法的美国人发觉受到了蒙骗。
  所以,随着韩国电子行业的风生水起,它已经逐渐失去了“山姆大叔”的照顾,日本发动对韩贸易复仇的枷锁早已悄悄被美国打开了。根据日媒的分析,这些年来日本继续对韩国保持“战略隐忍”,主要原因是日本受制于少子化等问题造成的自身产能不足、劳动力价格昂贵,因此即便窒息了韩国相关产业,日本也没有能力吞下其市场份额。而同期中日关系又处于低谷期,这让日本无法安心效法韩国向中国转移产能。《产经新闻》曾披露,早在2012年安倍上台后,就曾有幕僚提出过将韩国剔除出贸易白名单的动议,安倍当时的选择是将其束之高阁,现在看来他只是选择了隐忍。
  而眼下,条件终于成熟了。刚刚结束的大阪G20峰会可谓安倍近年来外交成果的一次“检阅”。一方面,在与特朗普频繁会晤时,安倍很可能将其思路向美方交了底;另一方面,中日领导人的会晤也昭示了两国关系的回暖。在理顺与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后,安倍终于可以祭出那个杀手锏,他看得很准,以美国电子产业对韩国同行的积怨已久,和本届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处事风格,美国人这次是决然不会再出手劝架了。
  在本次日韩贸易战中,普通人看到的只是日韩两国的刀来剑往,殊不知美国才是幕后真正的“吹哨人”和大赢家。正是美国一手埋下了日韩电子产业的积怨,如今又是它默许了积怨的引爆。在日韩此消彼长的贸易博弈之中,美国永远扮演那个抽头聚赌的“庄家”——这就是这个世界霸主的狠辣之处,也是那些没有完整产业体系的国家必须承受的剥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