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房颤动防治现状蓝皮书2018》发布

齐鲁晚报     2019年07月30日
 房颤那些事 
  7月26日,在国家卫健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指导下,由中国医师协会等多学会联合编写的《中国心房颤动防治现状蓝皮书2018》正式发布,该蓝皮书全面评述了目前我国房颤的流行病学、临床诊疗和综合管理等现状。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大约1%的患者年龄<60岁,70-80岁年龄组的发病率则高达11%。因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未接受诊治,房颤的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
  房颤可使卒中风险增加5倍,占卒中的20%以上,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房颤可引起致残性、致命性并发症。因此,做好房颤患者管理,预防卒中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除老龄以外,导致房颤的因素还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糖尿病等,这些慢性病在我国发病率都很高,即房颤的潜在人群巨大。而年龄和慢性病也有着密切联系,所有这些都将造成房颤的预期发病率增加,有可能成为老龄化社会的新流行病。
  虽然发病形势严峻,但值得欣慰的是,过去十几年来,房颤诊疗领域经历了蓬勃发展,多种诊疗方法出现并逐渐成熟,比如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出现,也给房颤卒中预防带来新的生机。
  本次蓝皮书明确提出未来房颤防治的五大策略:加强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完善中国特色指南;提高抗凝意识,规范抗凝治疗,推广新型口服抗凝药;经导管消融治疗,提高远期疗效;探索“上游治疗”途径;特定人群的左心耳封堵为卒中预防供新选择。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暨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治中心山东分中心自建立以来,专家每周坐诊,免费开展房颤早期筛查,帮助患者及时发现病源;对房颤患者给予规范治疗指导;积极开展房颤导管消融手术,尽可能帮助患者治愈房颤;完善房颤的科学有效管理,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陈晓丽 指导专家 王营)
专家团队核心成员简介
  刘旭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胸科医院房颤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银蛇奖获得者,徐汇区十六届人大代表,是国内较早开展射频消融临床应用的医师之一,为房颤诊疗领域国际著名专家,尤其擅长房颤和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对老年人及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亦有较深的造诣,目前已完成3万例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其中房颤导管消融超过2万例。
  房颤咨询及专家预约热线:0531-58196645
  下期内容预告:房颤那些事--当抗凝治疗遇上出血

专 栏 简 介
  本专栏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暨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治中心山东分中心专家团队倾力打造,旨在普及房颤知识,规范房颤治疗,服务广大房颤患者。
  更多详情可关注
科室公众号
  □出  品:健康融媒报道部
□设  计:壹纸工作室
□本版编辑:胡淑华    
□美  编:陈明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