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胸科医院结核内科主任高绪胜:

结核仍在身边,“耐药”形势严峻

齐鲁晚报     2019年08月19日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主要以肺结核为主。虽然我国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在高绪胜看来,结核防治工作依旧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我国仍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特别是因为治疗不规范、服药不规律,耐药性结核病有上升趋势。

  ◥高绪胜为病人检查病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焦守广       

  脑膜炎久治不愈,原是结核作怪
  高绪胜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结核病临床诊疗和控制管理工作。26年来始终战斗在结核病防治一线,他与结核病可以算得上“老熟人”,面对“白色瘟疫”他毫不畏惧,治愈了无数结核病患者,让许多几近绝望的结核病人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作为一所省级专科医院,山东省胸科医院收治了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危重症结核病患者。28岁的吴磊(化名)是一名乡村医生,因为休息不好,过度劳累,患上了肺结核,继而引发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疼、呕吐,严重可致昏迷,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吴磊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脑膜炎,治疗一段时间仍不见好转,随即被转到了山东省胸科医院。“来的时候非常严重,整个人是昏迷的。”高绪胜告诉记者,对吴磊经过颅脑CT、胸椎穿刺、抽血化验等一系列检查后,确认是结核引发的脑膜炎。“凶手”找到了,也就明确了治疗方向。可喜的是,经过一周左右的治疗,吴磊便恢复了意识。
  结核性脑膜炎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大约占所有结核病例的1%。即使接受过治疗,结脑的死亡率仍然在10%~36.5%,因此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十分重要,但由于结核性脑膜炎复杂多变,缺少特异性,又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和统一的标准,因此鉴别和诊断是结脑面临最大的难题。
  “耐药性结核”成结核防治重点
  “预防永远比治疗重要。”高绪胜告诉记者,目前在我国,结核病还是一个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传染病,尽管发病率逐年下降,但结核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尤其是对耐药性结核的防控。
  “结核病很特殊,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必须都要做到规范规律。”高绪胜介绍,耐药结核病治疗难度大、费用高、成功率低,一旦发生耐药,临床治疗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作为山东省胸科医院结核内科主任,高绪胜还兼职山东省结防中心临床指导科主任和山东省结核病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其中一项重要工作便是为各个地市医疗机构提供结核病临床规范诊疗指导,促进耐药结核病的防治。
  对一种以上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结核称为“多耐药结核”,那么耐药结核是如何发生的呢?高绪胜介绍说,这主要与结核病的治疗管理不善有关,包括患者用药不规律甚至擅自停药等。抗菌药物的不适当或者不正确使用,或者使用无效药品配方,以及过早中断治疗,都可以引起耐药性,并可进而造成传播。
  据了解,目前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正变得愈加困难。治疗选择方案数量有限且费用高昂,某些药物紧缺,且病人会遇到许多药物副作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耐药结核病——广泛耐药结核,它有效可用药物更少,治疗难度更大。
  “假设我是患者我会怎么想”
  比起一般病人来说,结核病人承受的心理压力更重,很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等情绪。面对结核病人,高绪胜总会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全方位地了解病人的身心需求。“作为医生要学会换位思考,假设我是患者我会怎么想,我希望医生怎么和我交流,需要得到哪些帮助。”
  曾经有一位外地的病人长时间高烧不退,慕名来到医院治疗。住院三天,不见退热,家属产生了焦躁情绪,对值班医生大发雷霆。高绪胜得知后,放弃周末休息,到医院认真听取家属的陈述,耐心解释疑惑。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们由衷地说:“高主任,你的话说到我们的心坎里了,比药物还管用。”
  心中装着病人,注重换位思考,理解病人的难处,主动、热情与病患沟通,得到患者的理解与信任,才能为有效治疗铺平道路,构建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高绪胜创建的“无投诉病房”,做到了病房常年无患者投诉,社会美誉度和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曾被省卫生厅授予“山东省服务优秀示范病房”。
  ◇专家简介
  高绪胜,山东省胸科医院结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山东省卫生计生系统医德标兵”“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齐鲁先锋”、“山东省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服务明星”“抗震救灾”二等功获得者“优秀援疆工作者”。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委员、国家CTCTC临床专家、山东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医师协会结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专业特长:擅长肺结核、各种肺外结核及其并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耐药结核病的治疗;肺部病变的疑难杂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扫描二维码观看高绪胜采访视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