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运河》:

壮哉,运河情!美哉,运河人!

齐鲁晚报     2019年08月19日

  “隋唐已逝千年秋,水从江南至今流。当时若无胼胝苦,黎庶怎能安九州……”近日,由山东省京剧院创排的新编大型历史剧《大运河》在济南梨园大戏院首演亮相,令现场观众倾心感受运河文化的同时,也饱享了一顿京剧艺术大餐。
  那么,京剧《大运河》有哪些特别的艺术追求?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看点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黄体军      

饱含家国情怀的故事
  好戏要有好故事做支撑。京剧《大运河》以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事件为基础,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从元初至明中,因泰山根脉抬升,大运河中断八十余年。明成祖朱棣深感大运河关乎京畿安全和民生福祉,决定重开运河。在明知大运河开通会触动一批高官利益的情况下,工部尚书宋礼临危受命,上任河道总督。他化装成道人寻访两代喋血运河的当地水利行家白鹰,偶遇白鹰的女儿白莲并认其为义女。在其感召下,深明大义的白鹰献出家藏“水文秘图”。白莲和已被皇帝封为太保的表哥常泰,这对有情人也在失散多年后得以重逢。宋礼在白鹰等人的帮助下,终于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建成“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引汶济运,终将运河开通,使这条中华民族的福河重又流淌了500年,但也造成了白家四代人喋血运河的悲壮命运。功成后,宋礼拒封,葬白鹰于大运河畔。
  本剧编剧、曾获文华大奖和“曹禺剧本奖”等多项大奖的著名剧作家刘桂成说,“如果说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脐带之河,那么‘南旺分水枢纽工程’正是它的脐眼,意义可谓重大。京剧《大运河》致力于将这段尘封往事搬上舞台,体现了山东人的责任与担当。”
可触可感的人物群像
  人物塑造成功与否往往关乎一部戏的成败,可喜的是京剧《大运河》为我们塑造了宋礼、白鹰、白莲、常泰等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谓当代京剧舞台人物谱系的一大收获。
  “演员塑造人物最忌让观众感觉似曾相识,所以,怎么做到不要千人一面,而要千人千面,这是在演《大运河》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剧中宋礼的扮演者,山东省京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刘建杰坦言。“徒留虚名千载,不如留下事功一件,是宋礼的座右铭;他笨而执着、孝而忠悯,被永乐帝赐‘笨人’之名;他一生清贫,却是实干家,为修建明朝京城、长城、复通大运河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计个人得失,抱定‘河不通死埋黄沙不还京’的决心,终于让运河复通,是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从人物出发,通过京剧艺术手法将这一贤臣形象立上舞台,其非凡的现实意义一定会感动当代万千观众。”
  戏无情不动人。剧中最感人的是常泰和白莲凄美的爱情故事。一对恋人本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最终却双双殉河。大运河滋养了两岸土地和人民,两岸儿女也甘愿为运河做奉献,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何等感人的运河人、运河情!
  剧中常泰扮演者、青年演员宋柏珑坦承,白莲和常泰这对恋人,因心系大运河开通大事,感情上必须处处克制,这种分寸感的把握对表演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白莲扮演者、青年演员刘栋则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全剧表现白莲和常泰的感情戏并不多,只是在“找地标”“珍别”和最后的“投水”中有一些小小的释放,“即使如此,每当演到‘投身堵河’这一桥段,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感动到哽咽。” 
气度恢宏的艺术特色
  “京剧的大气磅礴很适合表现历史重大题材,大运河这一题材用京剧表现,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本剧导演、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周龙特别强调了京剧和明代大运河复通这一历史重大题材之间的“天作之合”。
  在京剧《大运河》的二度创作上,周龙特别强调其“尊戏曲之本真,循京剧之正道,呈艺术之新风”的创作理念。“京剧《大运河》就是在继承京剧本真的前提下探索新的舞台呈现,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契合时代,符合当代审美情趣的需求,着重传承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宣传推介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
  在唱腔方面,京剧《大运河》自然不乏让人听着特别过瘾的“档口”。第六场“檐水漂靴”时宋礼唱的一段反二黄,充分体现了刘建杰唱腔苍劲挺拔、醇厚雅正、深沉隽永、流畅圆润等艺术特色。“这一核心唱段的唱词和唱腔设计都非常好,可以让我通过师承的余派、杨派法则,活化驾驭唱腔,集中抒发宋礼一路负重前行的心情和人生感悟,表现其莲不语自洁、海不辩自清的高洁情怀,唱起来特别酣畅淋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