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魏启后先生为我审书稿

齐鲁晚报     2019年08月19日

  □盛洪义
  记得2003年初夏的一天,我家的电话突然响起,里边传来熟悉的声音:“盛洪义,关于你出版书法篆刻集的事,我已经为你联系好了。现在山东省书协正在编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系列丛书》,由黄河出版社出版,我也参加出版了一本书法集。你现在马上就去找书协负责此事的人谈一下有关出版事宜。”这是时任山东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孔维克先生打给我的。
  我挂了电话,立马行动。在和书协敲定了出书计划之后,我又去拜见恩师魏启后先生,跟他说了出版书法集的情况。魏老也很赞成:“洪义,你已经写了很多年了,书法也有了一定的造诣。现在出版一本个人作品集总结一下,是件挺好的事。”魏老还欣然为我题写了《盛洪义书法篆刻集》的书名。魏老题写时是很随意地在一截裁下来的废宣纸的空白处写的,纸上还带着“横越江淮”四个大字,但魏老写得很用心,还写了两条让我选。后来,每当我看到这张题签就感到有一种幸福的烦恼,幸福的是恩师魏老为我题写了书名,烦恼的是我当时不该让魏老题在这张废而不废的宣纸上,因为这“横越江淮”四字本身就是魏老的一件墨宝啊。当时请魏老在“横越江淮”四字旁边落个款打个章不就好了吗?
  为了确保收入作品集的书法经得起推敲,每一件作品我都是请恩师魏启后先生审定的。有些作品,我甚至会同样内容写上好几幅,再拿去请魏老亲手选定哪一幅应上,哪两幅该拿下。就这样,我顶着夏天的烈日,一趟趟前去请教魏老,时间跨度实在是不短。
  当魏老和我把书法篆刻集的作品选定后,就进入了紧张的编辑工作,整本书的装帧设计都是由我和爱人李玉萍完成的。经过我们无数次的版面调整,书的样稿终于出来了。这时,我还是不放心,又多次去请教魏老。虽然原作品都是经他定夺的,但是,对书的样稿,魏老看得还是很仔细。他指着我临的王羲之《远宦帖》和米芾《值雨帖》,说:“洪义,你临的这两件王和米的作品就很到位!这才是下了真功夫。其实,要想写好字就必须多临帖。”
  谈到这里,我又想起2001年夏末,我即将进京到中央美院王镛工作室进修书法篆刻专业,恩师魏启后先生与我有过几次重要谈话,主要是嘱咐我到了北京如何学习的问题。魏老说:“对有些与老师持不同观点的事情,你不要流露出来。其实,启功先生有些观点我也是不赞成的。”魏老还谈到对流行书风的看法,他让我注意别受到流行书风的影响,篆刻要追秦汉印。还提醒我说,上海博物馆珍藏秦汉印出版的版本为最。魏老说话很幽默,当时,我正在无意翻着他案边的一本书法杂志,恰巧这期杂志上介绍流行书风的代表人物,魏老指着一位书家写的“真”字下边的两点,说:“洪义,你看他这样写就不好,上部的‘直’写得特别大,下边这两个点写得又过于小,就像过去老太太裹过的两个小脚。”魏老的话逗得我扑哧一声笑了。
  听到我说“我写书法主要是为了在画上题字”,魏老接着说:“洪义,你现在的字已经不是只为了题画的事,你的字已经是书法家的字了,并且已经形成了自家的面目,一看就是洪义的字。更关键的是你是画家,有时画家写的字多一笔少一笔的都不要紧。”
  魏老举例说:“当年启功先生也是为了题画,因为在他的青年时代,有一件事触动了他。他有个表舅让他画了一幅画,但是,反复叮嘱启功先生画好以后不准题款,言外之意怕他把画题坏了。由此,启功先生勤于书法,再后来他的书名甚至大于了他的画名。”魏老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后来,我有幸到北师大看过启功先生的书画展。他画的山水画传统功力深厚,所画的墨竹和朱砂竹子以及荷花、寿桃等笔精墨妙,高古而静雅。我想,这应该是源自启功先生的书法用笔和深厚的学养。
  最后,当看到我的书法篆刻集简介中写着“受教于魏启后和王镛先生”时,魏老说:“洪义,你不要提我提得太多,提多了会让那些反对我艺术观点的人看了不高兴。”
  我说:“咱不会不让那些看了不顺眼的人看吗?”
  “可,不知道怎么着就让他们看到了呢。”魏老一边抽着烟,一边呵呵笑着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