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几句贴心话患者像吃了“特效药”

齐鲁晚报     2019年08月19日

  在济医附院心内科二病区,时常能看到一位个子高高大大的中年医生,或在带领实习学生进行教学查房、或在和蔼可亲地为患者解答病情、或在与同事们认真地讨论病例,看上去身材高大的他,声音却很平和、神态十分和蔼,他就是张金国。
  “六十六,吃块肉!老太太,要开始享福喽!您看看,孩子们多孝顺,都陪着来看病,可您这满脸愁容的,孩子们都不敢大声喘气了……”几句简单的交流,刚刚还板着脸怒视孩子的韩大娘笑了起来。“我老公前年犯心脏病,就是张大夫你给看好的。孩子们都陪我来看病,我是在担心家里的麦子。”打开了话匣子,诊断过程流畅了许多。
  早晨不到7点到院,下班后很晚才回家,张金国每天的脚步都非常匆忙。但一碰到患者前来问询,他总会停下脚步,耐心予以解答。“沟通要有耐心,改变患者的观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些患者宁可相信保健茶、保健药,也不信任医生们开的药,有的患者甚至说对西药过敏。这说明我们的沟通存在问题,很多事情还做得不到位。”张金国认为,真正关心患者,就要尽最大可能不让患者带着遗憾出院,随时关注患者的症状以及切身感受,病情好不好,患者最有发言权。
  在许多患者眼中,张金国是一个热心人。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是患者出现任何不适的情况,他都会乐于帮助,甚至患者家属、亲戚、朋友、同学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只要张口咨询,张金国都会给予一定的帮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