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坐诊、引进名医,邹城市人民医院“患者跑”变“专家跑”

优质资源落地,医疗水平再升级

齐鲁晚报     2019年08月19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唐首政 通讯员 陈伟 田野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落地,邹城市人民医院把学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搭建医联体、建立院士工作站,不断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此外还大力开展人才培养举措,引进学科带头人,发展优势学科群,让患者不出远门也能看大病。
  优质资源作保障
 “患者跑”变“专家跑”

  “看病难、看病贵”,家门口找不到优质医疗资源,这是很多基层老百姓最为“头疼”的事情之一。
  为了打通优质医疗资源和基层百姓的阻隔,提升区域医疗水平,邹城市人民医院多措并举,软硬件双管齐下。与济医附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实现了全面对接,让基层医疗单位能分享综合性医院的管理经验、医疗技术、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水平。
  邹城市人民医院孟子湖院区启用后,设施设备、医疗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更新升级。2019年初,邹城市人民政府与树兰医疗管理集团签约,成立邹城市人民医院院士工作站,针对医院的医疗需求开展手术上的合作,技术上的配合,把国内知名医疗专家请到邹城来“把脉”。
  “现在院士工作站的专家每周定期坐诊,还会根据医院需求再选派专家过来,让‘患者跑’转变成‘专家跑’,尤其是疑难病例诊断、手术、远程会诊等问题都能及时解决。”邹城市人民医院医务科副主任王明智介绍,自合作以来,举办了院士大讲堂培训会议,开展了多次义诊活动,涵盖门诊坐诊、业务查房、手术、专家讲座等。
  学科建设与发展,是医院为适应医学发展和不断满足患者服务需求的永恒主题之一,通过与院士工作站的合作,从医院管理、专科扶持、技术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齐发力,全面提升邹城市人民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医院还不断招才引智,吸纳优秀人才加盟,加强医师队伍建设。
攀越“心”的高峰
托起“心”的希望

  心脏外科手术复杂,心脏病患者的求医之路也更为艰辛,为了治病四处求医,不仅身体吃不消,还增加了不少经济负担。据了解,该院心脏外科引进了从事心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的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德海作为团队带头人,他还有着5000余例心胸大血管手术经验。
  “心脏手术对缝合等外科基本技术要求极高,一针一线的偏差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还需要超声科、麻醉科、心脏重症监护室、体外循环等多个科室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紧密配合共同协作完成。”陈德海介绍,做完手术对患者康复来说只进行了一半,术后对患者的管理与监护也同样重要,心脏的结构、电功能是否正常,跳动是否有力量等都需要随时监护着,遇到突发情况随时做好应急措施。
  在陈德海的带领下,该院不断与前沿技术接轨,通过对科室医生、护士进行系统培训,手把手带教等方式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心脏外科的发展还充分带动了麻醉、体外循环、超声、术后监护、影像等一批学科共同进步,不断培养专业性人才。
  科室具有设施完善的心脏重症监护室,配备了呼吸机,多导生理监护仪,除颤仪、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等高精尖进口仪器,手术室配备了世界先进的体外循环机、麻醉呼吸机和术中生命监测系统,并装备了设备一流的杂交手术室,为各类心脏微创手术的开展提供条件。
  目前,邹城市人民医院已陆续开展了单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微创封堵手术,常规开展体外循环下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等,以及多种类型的瓣膜疾病治疗等。科室成立半年多,已完成了20多台心脏手术,让老百姓在基层就能解决心脏问题。
  专家为患者实施手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