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治“结核”,实力守卫一方健康

齐鲁晚报     2019年08月19日

  医师节来临之际开展义诊。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台雪超 通讯员 赵洁
  没有一种疾病像结核病如此贻害无穷,如此引人注目。千百年来,人类与结核病的抗争从未停止过,可谓源远流长,艰难曲折。作为青岛市唯一的市级结核病定点治疗医院,青岛市胸科医院的“登场”注定带有历史印记。前身为青岛市结核防治所的它,数十年来,从未卸下与结核传染病抗争的铠甲。一有病重患者,他们无惧无畏,拼尽全力也要挽救回鲜活的生命;一有疫情,他们举全院之力,首冲向前。
  随着现代医疗发展的需要,该院学科建设和诊疗能力持续提升,更要铸造精兵强将和强韧武器。一为专业过硬的医疗技能,二为精诚大爱的医者团队。
  在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精神引领下,在对先进医疗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下,青岛市胸科医院完成了一次次“进化”和引领,在医疗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
  力攻顽疾
400例结脑患者恢复良好

  结核这种疾病并不陌生,经过上百年的医学研究,它的治疗获得极大进展。但在今天它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在该病种下,结核性脑膜炎又是最让人谈之色变的类型,发病率不高,但致残、致死率却极高。
  对这部分患者家庭来说,青岛市胸科医院是最后的救命希望。记者了解到,该院每年收治50-1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尤以重症患者居多,入院时多已出现意识障碍。经过积极的短期治疗,大部分患者很快能恢复意识。自2006年至今,胸科医院共收治了约4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无一例死亡病例,且绝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后遗症。
  为了攻下顽疾,该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多举并措,不断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2018年11月,该院领导便亲自带队到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参观,交流结核性脑膜炎诊治经验,随后确定胸一科为结核性脑膜炎诊治定点病房,专门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科室设置了5个房间、10张床位,配备先进的抢救器材,增设便民设施。今年1月,胸一科主任刘玉峰和护士长张海燕又到山东省胸科医院参观交流,进一步提升了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水平。
  在提升硬件和医疗技能的同时,该院从人文关怀方面出发,创新性建立“结脑之家”,定期举办“结脑之家”沙龙,帮助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尽快康复。随后成立了“结脑之家”微信群,通过“互联网+”形式,打通线上、线下平台,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提供便捷、及时的咨询、健康教育等服务,并加强出院后指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可以说,在最严峻的一环体现了医院“硬核”担当,这是医院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内涵的一个缩影。
大医精诚
竭尽所能决不轻言放弃

  做医生最自豪和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一次次把垂危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重回健康的生活。每一个患者,都是一个无法忘怀的故事。每每忆起,刘玉峰主任感慨万千。采访当天,刘主任对记者讲述了一个刚刚出院患者的案例。
  22岁的云南小伙不仅患有脑结核,肺上也有结核,深夜来到医院时已陷入深度昏迷状态,命悬一线。全体医护人员实施紧急救治,争分夺秒抢救患者。其中,该患者痰量非常多,如不吸出便会堵住气道、影响呼吸,也无法进行下一步救治,护士们便守在床头不断给患者吸痰,72小时不曾倦怠,全身心照顾患者。
  在刘主任连续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奋战后,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经过近50天的精心治疗,小伙子最终奇迹般恢复意识,病情稳定下来,这让全体医护人员由衷地高兴,一切付出都值了。
  治疗期间,了解到患者家庭条件十分困难,科室人员慷慨解囊,主动为其提供换洗衣物和生活用品。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刘玉峰坚持要把钱用到刀刃上,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先花钱治结核!待到出院时,小伙子及家属连连致谢,感谢医护人员挽救了一个家庭。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医护人员坚决不放弃!”从业30载,刘玉峰主任信念坚定,初心不改。“作为医生,我们必须以服务患者为中心。有许多特殊的患者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家人分离之苦,对待这些患者,科室的医护人更是任劳任怨,用责任和爱心去化解护理工作中的苦、脏、累。”
  “患者的康复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刘玉峰动情地说,患者恢复健康时,医护人员由衷地感到慰藉,一切言语都不足以表达医者所受的感动。
优质护理
外出进修提升专业技能

  在刘主任的带领和耳濡目染下,胸一科27名医护人员都对患者秉持着人文关怀精神,不轻易放弃任何患者,不计较付出,全心全意照顾住院患者。
  据了解,医院还会经常收治一些“三无”患者,患者没有家属的照料,医护人员就主动充当家属的职责,为患者买饭、洗衣、洗头,照顾其日常起居,患者没有衣服穿,护理人员还会自发组织给患者捐衣、捐鞋、捐各种生活用品。所有的医护人员,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他们义无反顾、夜以继日地奉献着,用他们的热情和行动,践行着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精神。
  “这不是某一个科室的个例,而是全院敬业与奉献精神的体现。”青岛市胸科医院医教科主任马广仁告诉记者,医院一直倡导医患一体,多年来,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连续十多年为患者免费提供早餐,既让家属免于奔波,又利于患者康复。同时,为更好地服务病患,医院持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外派业务骨干外出进修,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优化诊疗
医疗质量实现新跨越

  当前,该院全面贯彻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60条措施》,通过积极打造“互联网+医疗”的诊疗服务新模式,强化便民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效率。全面推进优质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就医感受。
  马广仁主任介绍,医疗质量的提升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抓手,这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更强的综合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当前,医院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在强练内功的基础上,积极在全国揽人才。今年“双招双引”落地见效,全国知名结核病领域诊疗专家签约岛城。此外,医院积极对接上海肺科医院、浙大一附院、山东省胸科医院、日本结核协会等,加强学科建设力度。
  在微创诊疗技术方面,该院大力开展的呼吸内镜及胸腔镜技术可圈可点。在结核病外科治疗特别是脊柱结核诊疗方面开展了多项微创诊疗新技术,通过优化手术方式、数字技术干预、3D技术干预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痛苦。
  在中医方面,特色优势也充分发挥。该院针对结核病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心理负担较重等疾病特点,以中医药适宜技术为抓手,拉伸服务链条,积极探索适合结核病患者康复的综合疗法。目前,该院建立了完善的中医适宜技术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在全院所有病区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将中医养生导引术八段锦在全院病房进行推广,以特色服务满足患者多样化的诊疗需求。
  采访最后,马广仁发自内心地对记者说了一番话,让人闻之深受触动,也致敬所有医者:“医者,在乎的不是收入多少,也不在乎得到多少回报,他们真正让人尊重的地方是永不忘初心,永以救治患者为己任。从医之初,他们便知道这条路很艰苦,是崇高的职业向往和渴望,激励他们勇敢走下去,直至生命尽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