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老早市的艰难再生

摊主相互打气,对未来抱有信心

齐鲁晚报     2019年08月23日

  卖蝎子的王会英想方设法为新早市聚拢人气。
  22日早五点半,天才蒙蒙亮,46岁的王会英已经带着家伙什儿来到了新英雄山早市门口。她掏出几个大红色的塑料盆摆在地上,将山蝎子倒进盆里,开始了她新一天的生意。今天是英雄山早市搬迁新址的第七天,也是王会英们继续为新英雄山早市努力招揽人气的一天。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见习记者 任玉停

卖蝎子老摊主:
为聚拢早市人气
自愿帮其他摊主宣传

  早上6点,不少人还在熟睡中,而济南市市中区马鞍山路新世界商城地下一层的新英雄山早市,不少摊主已经就位,等待着前来采购的附近居民。这个时间点,如果是原英雄山早市,已经有大批顾客拥入了,可在新英雄山市场,却门可罗雀。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王会英的积极情绪,她站在早市门口,卖力地招揽顾客。她的身前摆放了几个装着山蝎子的大红塑料盆,旁边还立着两个红牌子,一个写有“原英雄山早市第一家”,另一个写着“山蝎子”,一旁还印有王会英五年前接受媒体采访的照片。王会英卖山蝎子已经卖了20多年了,从她婆婆那代起,家里两代人一直靠在英雄山早市上卖山蝎子为生。
  搬到新英雄山早市之后,王会英的丈夫在里头租了一个摊位,但王会英主动找到商场管理方,希望允许她在早市入口处摆摊。“在原英雄山早市,我们的摊位就在早市门口,很多顾客一进去就能看到我家装蝎子的大红色塑料盆,算是早市的一个标志吧。”王会英解释道,早市刚搬过来,很多人一下子还找不到地方,她在门口摆摊,一能给老顾客一种熟悉感,二是她也可以充当客服,为那些特意到市场来的人指路。
  7点半,早市的人渐渐多起来,不少市民走到早市入口处都停了下来,有的往里张望了几眼就转身走了,明明门口上方挂有“英雄山早市”的牌子,但时不时有市民向在门口摆摊的王会英发出疑问:“早市是在这里吗?”
  “您从这里进去,往里走,里面就是早市。”王会英一边照看生意,一边热情地回应市民的询问。“我们现在还在试营业,门口的几家商户还没开门,再加上这个过道弯曲,有的市民望一眼也看不到里面,所以给人一种空旷的错觉。”王会英说,也有不少市民会问她其他摊主的位置,她也会热情指路,“我这里有一沓摊主塞给我的名片,要是有市民问起,我就把名片给他。”
  对于为何自愿帮其他商户宣传的疑问,王会英回答得很坦率,“整个早市的人气聚起来,我的生意才能跟着好起来,而且我们每个商户都是彼此借力,这次顾客是找其他人,说不准下回就成为我的顾客呢。”
有信心:
生意暂时不如意
相信会红火起来

  英雄山早市,对许多老济南人来说,是耳熟能详的便民市场,逛完早市在附近爬爬山、听听戏、拉家常,是他们每天最好的消遣。8月15日,有着30多年历史的英雄山早市被取缔,190余户摊主迁入了一路之隔的新世界商城地下一层。由于刚刚搬迁,新英雄山早市现在的人流量并不大,但王会英们对早市的未来却抱有期待和信心。
  王会英告诉记者,以前一个早上能挣三四百元,现在就挣了60元,要说没有心理落差是不可能的。但王会英表示,聚拢人气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些天她在门口积极招揽客人确实起到了不小作用,人流量逐渐多了起来。
  “以前在山上,一边遛弯一边逛早市,逛完我还可以听听戏、看人跳舞,空气也清新,现在搬到地下,确实不太习惯。”市民关先生说,这还是他自早市搬迁新址后第一次过来,逛了一圈之后发现卖的东西和之前没啥大变化,应有尽有。令关先生感到惊喜的是,早市有几处还设置了座椅,逛累了可以坐下休息,“还挺人性化的呢”。
  “其实我觉得早市迁入地下市场也有好处,以前只能摆半天摊,搬过来之后可以摆一整天。”64岁的黄女士和丈夫主要是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夫妻俩已经经营13个年头了。
  “以前都是棚子,遇到刮风下雨天,根本没法做生意,更别说冬天天寒地冻的。”黄女士说,由于常年在外出摊,膝盖有了问题,一遇到下雨天就疼得厉害。“但从山上搬到地下,生意也确实受到了冲击。以前在山上,好的时候一天能卖300元,昨天我才卖了30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