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莺千啭的日子里

齐鲁晚报     2019年08月29日

□王老五
  这张照片多少年来一直挂在父亲家的相框里,每次回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站在相框前凝视着它出神。看着看着,照片似乎动了起来,童年的岁月走到我的眼前。记忆中田园诗般的乡间小院中,栩栩如生的画面里有我们的老屋、柿子树、倒垂槐,爸爸妈妈年轻的面孔及和蔼可亲的外祖母……
  它拍摄于1959年的夏天,当时我三岁,妹妹一岁多一点。妈妈被下放带着我和妹妹回到了她的老家:仲宫仲南村。年轻时的父亲广交善友,休假时请他的朋友王家康叔叔到家里玩。王叔叔曾是战地记者,后来转业到地方文化馆工作。因为是做宣传工作的,所以出门都带着照相机。那时的照相机可是稀罕得很呢!
  两个朋友边喝酒边聊天,王叔叔看着我们小姐俩特别欢喜,就对父亲说:我给这俩小闺女照个相吧,父母当然是求之不得。母亲赶忙为我扎好小辫,我穿着母亲精心裁剪制作的制服花裤头,妹妹小,穿着母亲做的兜肚,在院子当中的房前拍下了这张照片。我将双手插在裤兜里那看起来淡定的姿势,还是王叔叔“导演”的。从此,六十年来无论世事变迁,照片一直镶嵌在父母家的相框里。
  我清楚地记得外祖母家的三间北屋。一进屋正中央有一个八仙桌,两把椅子,几个木头凳子。那是平时全家吃饭,来了客人喝水、喝酒的地方。依稀记得冬天时房梁上吊着玉米,夏季时怕黄鼠狼偷鸡,到了夜晚装小鸡的鸡笼子有时也挂在房梁上。至今记忆犹新的是西屋土炕的脚边,放着一个刷着黑亮油漆的核桃木的雕花棺材,那是为外祖母送老用的,棺材里面放着外祖母自己做的绣花绸缎的送老衣服和绣花鞋。那个漂亮的箱体连同绸缎衣服和鞋子在文革时被人当做“四旧”抬出去烧了,外祖母为此难过了很长时间。
  从照片上可以看到靠着房子东边有一个土囤,旁边竖着梯子,用来烧火做饭盛粮食。土囤里面有一个秫秸做的圆柱形的粮食囤及锅灶和风箱。想起这个土囤,我犹如看到了外祖母歪着头填煤的动作,听到了外祖母拉风箱的声音。屋子西边有一棵粗壮的柿子树,每年的秋季我和妹妹都很期盼,就在当下我也似乎闻到那大柿子的甜香味儿了。
  房前的倒垂槐,清明节后就会开满白色的花朵,满院飘香。到了夏天烈日炎炎的中午,我们有时在树底下吃着外祖母做的香喷喷的麻汁手擀凉面,听着蝉鸣鸟叫。有时,外祖母在树下给我们扇着扇子,随着清风飘动我和妹妹喝着绿豆汤、就着咸菜吃着玉米面或地瓜面的饼子。瞧着这张照片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觉得时间倒流,在那夏莺千啭的日子里真的是:绿树浓荫夏日长,圆台倒影入天堂。柿树叶动微风起,倒垂槐花满园香。
  如今,外祖母离开我们已经有42个年头了,母亲也离开我们一年多了。我在思念中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没有天长地久,当我们把幸福的片刻当做天长地久的时候,才是唯一的天长地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