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扇门容易,后续管理需努力

齐鲁晚报     2019年09月09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九龙

  学校体育场地与设施向社会开放,既是为了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也是为了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然而,只有将场馆设施损耗、人员安全隐患、停车、上厕所等问题妥善解决,才能真正解除学校与居民的后顾之忧。
  开放不是简单地打开一扇门,本质上是一种资源共享,而共享就需要多方配合,协同作战。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精力和能力都有限,环境卫生、安全问题、设施维修等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只靠学校自身很难协调解决。
  既然迈出了第一步,就要迎难而上,针对“痛点”进行大胆创新。比如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开放工作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统一管理,配齐保安、保洁人员,购买场所责任险、居民意外伤害险,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将活动场地与学校其他教学区域进行物理隔离,制定开放场地管理办法等,保证场地和设备有序、合理共享。如此一来,学校没有了后顾之忧,又有了专业力量进行管理,开放自然就能持续下去。
  除此以外,职能部门应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到各个开放场地进行巡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并广泛收集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积极发动志愿者开展文明引导、志愿巡查,并运用云平台、大数据等智慧手段进行动态监管,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发挥学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让市民群众共享体育运动场所,改变市民看到用不上的尴尬,是增加市民生活幸福感、满足市民运动健康需求的积极举措。有序、规范、安全、长效的开放,是每个市民所期盼的,也是各项工作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