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语文课本配图的画家

齐鲁晚报     2019年09月15日

  黄国想为古诗《独坐敬亭山》配图
  何保全、于泉滢为《金色的鱼钩》配图
  还记得开学第一天拿到《语文》课本的好奇与欣喜吗?是否曾盯着插图入迷走神,是否曾“费尽心思”为课本上的画作“改头换面”。2019年秋季新学期的教材变了,其中部编版语文教材插图设计得更具童趣,色彩更丰富。一幅幅立意角度与视觉效果俱佳的插图,究竟出自哪位画家之手?
  为古诗画百幅写意水墨
  新版语文教材更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在古诗词部分更是加大篇幅。值得一提的是,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插画的,是温州“70后”画家黄国想。他为2016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的古诗配图,总量超过了100首。
  根据教材编排的程序,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首先甄选出一批画家,从中选择合适的人选进行合作。黄国想因为在中国画方面获奖比较多,出版社比较认可他的风格,大概在2015年就开始与其接触,在试画了《咏鹅》《悯农》等三首古诗的配图后,出版社与其签了约。
  黄国想告诉记者,他参与了小学语文十二册的古诗配图,从三年级开始,古诗量会增大。国画跟其他绘画作品不一样,是用毛笔加水墨画在宣纸上,然后扫描或者拍照发给编辑。编辑根据编委办和评审老师的反馈,再给出修改意见。黄国想认为,给小学语文课本配图,最大的难度是传统中国画着墨很浓,比较粗犷,可能会让孩子们难以接受,所以他选择了小写意的手法。
  为了配图,黄国想把儿子以前用的小学语文课本拿来对比研究。“以前的配图多是钢笔加水彩,而且侧重用人物做配图”,黄国想觉得还是水墨画韵更能表达意境,于是更多地选择用景传意。画每一首诗的时候,他会先去了解诗人的风格、造像和传纪,以达到准确配图。
  在这位画家的印象中,最难画的是为《清明》的配图。新版的教材会用一幅场景比较大的画展现多首诗的意境。比如要体现《清明》的意境,也要体现同一个单元《元日》和《十五夜望月》的内涵。这幅画前后画了三四个星期,反复修改了很多遍。
  同时,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受日韩漫画影响比较大,他在创作的时候还会考虑怎么用中国传统绘画文化去影响孩子,作画时会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这幅画,画好后给跟他学画的孩子们先看看,问他们喜欢不。别小看小学语文课本的这一百多首诗歌,为它们作画等于重新认识了这些诗歌一次。黄国想认为,“这令我受益匪浅。比如我挚爱的《枫桥夜泊》,以前只是会背诵,也没想具体的深意,给它配画之后有另外一番感悟,觉得这首诗的意境特别唯美。”
连环画夫妇绘“金色鱼钩”
  连环画被称为美术界的“百科全书”。在当今的中国连环画界,安徽的连环画家何保全和于泉滢夫妇总是联袂出场,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却逐渐在全国漫画圈打开知名度,成为《连环画报》《读者》等多家刊物的签约连环画家,并在三年前得到为语文教材绘制连环画的机会。
  何保全自幼喜欢美术,尤其酷爱连环画,工作后被调到县文化馆。因为学习绘画,于泉滢结识了何保全,出于共同的爱好与追求,两人喜结连理。两人合作绘画中,多是何保全勾画草图,于泉滢负责墨线稿。逐渐的,两人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人物形象丰满、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他们的作品涉及历史、现当代、乡村、城市等各种题材,既有婉约细腻的《红楼梦》,又有粗犷厚重的《猴拳王》、《水浒传》等。
  在诸多作品中,为鲁迅妻子朱安创作的连环画令夫妇俩印象深刻。2003年,他们接到《连环画报》编辑部寄来的文字手稿——《人世间最寂寞的妻子》,要求配图。这篇稿件讲的是鲁迅妻子朱安的故事,为此他们连续两次到鲁迅的故乡绍兴采风。在了解朱安的简介后,夫妇俩不约而同推翻了自己之前的草稿。何保全想改变这部作品的风格,“我觉得用润染的方式更能丰富朱安的形象,表达出她的凄苦。”而于泉滢更是从女性角度出发,体会着朱安作为女人悲情的一生。为了一幅插图,她连续毁了三次。互帮互助以及认真的态度,使得这套连环画作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引得读者好评如潮,那一期的《连环画报》在刊出几天后就脱销了。
  “大概是在2016年的时候,北京人教社的主编给我们打电话,希望我们能给小学生语文课本中的几篇文章绘图。”说起给语文课本绘图的机缘,于泉滢很清楚地记得三年前的那通电话。
  于泉滢介绍,在今秋正式使用的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两人合作绘制了《金色的鱼钩》《梅兰芳蓄须》《桥》《丁香结》等课文插图。其中,《金色的鱼钩》三幅组图反映的是艰难行军路、老班长饿倒;《梅兰芳蓄须》有两幅组图。“同时,配套的教辅配套读本《小英雄雨来》,其中的26幅连环画插图也都是我们俩共同完成的。”
  “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金色的鱼钩》,因为我们在这组连环画中倾注了很多心血,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改了好几次。”谈及创作过程,于泉滢表示,“构思起来倒不难,难的是怎么去描绘出每个小红军的神态。”
  从构思到下笔,两人大概花了半个月去沟通,绘制成图后,何保全则认为其中一个小红军的面部“呈现红润”而推翻全部手稿,重头再画。“我们考虑到那种状态下,小红军可能因为过度劳累、饥饿,应该是面部消瘦、满脸菜色的。”于是,为了一个人物的“饥饿感”,两人连改三遍才满意。
  仔细抠每一幅插图的每一个人物的表情、细节,成了三年来两人绘制书本插图的共同追求。
  “绘制连环画这么多年,每一幅作品我们都像是对待一个孩子在创作,但这次给书本绘制插图我们感觉特别不一样。”于泉滢表示,因为这是能够为国家教育、儿童教育出一点力的,所以我们感觉特别荣幸的同时,也是抱着十二分的认真和负责。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徐静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