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高双百米

齐鲁晚报     2019年09月27日

  本报济南9月26日讯(记者 王瑞超) 9月26日,备受瞩目的山东在建工程第一高楼——绿地山东国际金融中心(IFC)迎来“双百米”,即百米塔楼封顶与主塔楼施工冲破百米大关,齐鲁第一高雄姿初现。预计2022年底投入使用。
  绿地山东国际金融中心(IFC)位于济南中央商务区高密度综合城市功能区与地标性中央公园的交会处,包括一栋主塔楼、一栋百米塔楼及裙房和地下车库,建筑面积达40.9万平米,其中主塔楼高度428米,地上88层,地下4层,预计2022年竣工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成为山东第一高楼。
  中建八局二公司山东公司党总支书记朱子聪介绍,在项目建设中运用了多种山东省内首次使用的建筑新技术,助力“山东第一高”不断“蹿个儿”。
  “巨龙吸水”——大体积混凝土快速浇筑技术。为了快速优质地完成最厚达12.1m的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项目部采用五家砼搅拌站调配110辆砼搅拌车共同送料,采用了“溜槽+混凝土传输机+汽车泵”浇筑方式,现场布置了4道大溜槽,宛如四条巨龙盘旋在工地之上,平均速度370m3/h,最高速度670m3/h,最终仅耗时56个小时,完成了4100平米的塔楼基础底板,2.1万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一举打破并超越了济南市单次浇筑的历史纪录。
  “通天力士”——附着自爬式动臂塔吊外挂施工技术。这是项目部综合考虑吊重、吊次、钢结构分布特点等诸多因素,自主研发并首次应用的新技术。它最大工作幅度55米,最大起重量80吨,能够安全高效满足吊装任务,为项目土建、钢结构快速优质施工提供了保障。
  “造楼神器”——低位少支点智能液压顶升平台技术,又称“智能造楼机”,这也是山东省内首次采用该技术,一举解决了塔楼核心筒竖向结构施工中的技术、质量、安全、消防、环保、节能等难题。
  项目部在安装工艺上也进行了改进及优化,创新应用了模块化整体安装技术,将桁架模块在地面上一次性拼装并焊接完成,借助于动臂塔吊整体起吊,各个模块空中对接,充分利用了地面作业安全、平稳、作业速度快、安装精度高的优势,不仅将整个桁架的安装工期缩短了近30%,也降低了高空中的作业风险,统筹兼顾了质量、安全、绿色施工等各方面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