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电靓青青之岛舞出时尚活力之城

齐鲁晚报     2019年09月27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赵波 实习生 逯文祺 通讯员 郑路 臧阳 
  夜晚漫步在初秋青岛的五四广场,感受着迎面的阵阵海风,海边建筑群的灯光秀闪烁着七彩灯光,舞出了青岛开放、现代、时尚、活力的绚丽身影。灯光秀随着时间的节拍跃动的每一帧,都留下了优质电力赋予青岛之美的印记。壮丽七十年,经过几代电力人的不懈努力,青岛的电力工业由小到大,由弱至强。如今,一个高自动化水平的现代化电网昂然挺立在黄海之滨、胶州湾畔。

  70年青岛电力从无到有
发电量逐年翻倍提升

  1949年,随着解放的号角在青岛大地吹响,青岛电力回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怀抱,1950年,青岛电厂正式更名为青岛电业局,四方发电所更名为四方发电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电力事业百废待兴,全市发电装机总容量仅为5.63万千瓦,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仅有20千伏公用变电站10座、输电线路6条110公里、4万余用电户。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青岛电力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建设,发电容量逐步提升,电压等级不断提高。1975年,青岛第一条220千伏坊青线投入运行,实现了青岛电网与山东电网的联网,结束了青岛孤网运行的历史。截至1978年底,青岛发电装机容量18.75万干瓦,变电站15座,容量56.34万千伏安,输电线路长528.6公里,最高负荷26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年发电量、线路长度分别达到了建国时的3.3倍、10.4倍和5倍,青岛电力在新中国红旗下生机勃勃、茁壮成长。
大刀阔斧改革实践
青岛电力迎跨越式发展

  一夜春风化雨露,曙光领航启新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帷幕,青岛电力工业也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重大机遇。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电力需求的攀升,也带来了电力供应的挑战。为了能让岛城人民用上电、不断电、用好电,青岛电力人满怀自我革新的勇气,脚踏实地创新发展,解难题、破难点、闯难关,扩源增容、强网先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供电能力,强化电网健康运行水平,缓解了青岛电力的供需矛盾。1978年黄岛发电厂开始进行一期工程建设。1980年9月和1981年12月两台12.5万千瓦发电机组先后并网发电,使青岛地区增加发电容量25万千瓦。
  同时,随着220千伏黄埠变电站和一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新建、扩建输变电工程的相继投运,青岛电网大发展的序幕就此正式拉开。1995年,青岛全网最高负荷突破百万千瓦大关,电网最大综合供电能力已达163万千瓦。从1980年黄岛发电厂一期建成投运,到2007年大唐黄岛发电公司成为山东第三大电厂;从1993年青岛电厂一期扩建开工,到2006年华电青岛电厂跨入百万千瓦大厂,青岛发电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从1997年初,全省第一条220千伏电缆铺设完成,到2000年青岛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从2010年国内首座22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午山变电站建成,到2011年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服务能力最强的薛家岛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投运,再到国内首条±660千伏输电线路--银东直流工程投运,青岛电力开启了超高压、智能化、清洁化的发展新纪元。青岛逐步形成了以青岛发电厂和黄岛发电厂为发电主力、新能源发电广泛接入的电力供应格局,以±660千伏直流、500千伏交流输电为主要走廊,以220千伏、110千伏输电为主的网架结构。改革开放的宏伟史诗里有青岛电力人响亮的名字,改革开放的恢弘大潮里有青岛电力人大写的身形,青岛经济攀升的一串串骄傲数字上带着青岛电力人的体温。
多个第一奏响
青岛电力史上嘹亮凯歌

  从1995年全市实现户户通电,到1998年建成第一个电气化村;从率先在全省实现居民用电一户一表,到2000年青岛电力实施“彩虹工程”,青岛电力人时刻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牢牢坚持的奋斗目标。截至2000年底,青岛有电百年以来首次突破百亿电量大关,奏响了青岛电力史上嘹亮的凯歌。发展壮大中,青岛电力充分发挥了在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保障能源安全、服务城市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中的价值和作用,也在一轮轮的自我革命中,不断挖掘新潜力、绽放新光彩。从1985年的“集资办电”到1997年的政企分开,从2002年的“厂网分离”到2011年的“主辅分离”,电力体制改革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源泉。
  青岛电力人在国家方针政策的引领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电厂和电网的同步发展焕发着新生机。国网青岛供电公司深化改革成效显著。企业协同机制深化落实,科学管理架构基本确立,公司稳步实现了向现代企业的战略转型。同时,国网青岛供电公司大力推进创新发展,深化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时代东风势更劲,高唱凯歌铸荣光。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国网青岛供电公司在创新发展中迈上了新台阶。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引领下,在国网公司和省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帮助下,国网青岛供电公司以高昂的斗志、崭新的姿态和充足的信心迎接着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如今青岛供电公司经营业绩稳步提升。从2012年到2018年,公司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25%、23%、39%,公司的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高自动化水平的
现代化电网建成

  十八大以来,国网青岛供电公司电网建设屡创佳绩。电网设备持续升级,供电质量和运维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科技的实践应用,电网带电作业、配电自动化和变电站智能巡检等先进技术不断深化应用。
  十八大以来,青岛供电公司服务质量大幅攀升。国网青岛供电公司以市场化为导向,持续转变经营观念,努力营造良好供电营商环境,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从业扩报装提质增效到“一链办理”,从“互联网+”供电服务到“三型一化”营业厅转型升级,从“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到园区供电服务,青岛供电公司在增强人民用电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的道路上矢志不渝。
  2018年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2019年的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青岛电力人秉承“五个最”标准,实现“六个零”目标,用保电工作全面胜利充分彰显了“忠诚履责、使命必达,专业专注、精益求精,创新突破、做就最好,众志成城、拼搏奉献”的新时代保电精神,向党和人民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壮丽七十年,经过几代电力人的不懈努力,青岛的电力工业由小到大,由弱至强。截至2018年底,青岛电网共有公用变电站357座/容量4836万千伏安,输电线路720条,长8933千米,10千伏配电线路2751条,长22530千米、配变26847台,1147万千伏安。青岛电网最高负荷达879.5万千瓦。今天,一个装机容量充足、技术装备先进、管理手段科学,具有高自动化水平的现代化电网昂然挺立在黄海之滨、胶州湾畔。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