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办事处

乘力蓝谷话变迁

齐鲁晚报     2019年09月27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宋祖锋 通讯员 郭靖
  “疏影横斜水清浅,山海古卫鳌山湾”,飞驰的轻轨,矗立的塔吊,新式的高楼,升级的产业,文明的氛围,这是今日的鳌山卫。近年来,依托蓝谷的建设发展,鳌山卫正感受着巨大变化。

  生态宜居新面貌
  近年来,鳌山卫街道借蓝谷发展平台,打造鳌山湾最美6公里、问海路、山大东路、四舍山骑行道、蓝鳌路提升等交通主干网工程,为连接青岛、即墨主城区,方便群众出行提供便利;借蓝谷建设之机,实施社区改造、滨海公园建设、问海路沿线公园建设及岸线修复、鳌角石乡村振兴、小管岛保护性开发海岛振兴新模式,绘制宜居环境再提升的绿色画卷。
  “以前我们去青岛要去即墨转车,费事又费力,现在地铁11号线开通,在家门口坐上车直达青岛市区,特别方便。”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周东说,“得益于蓝谷发展,我们村去年搬进了新房子,并全部铺设天然气暖气管道,当年就实现了开通,解决了冬季取暖这一难题,而且社区里就有图书阅览室,健身活动室,走出家门就是宽广的道路,环顾四周是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真是以前想都没想过的生活。”。
产业振兴新发展
  借蓝谷资源之力,鳌山卫街道大力推进产业新发展。创新思路、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农业经济带,白庙芋头、大任粉条、马连沟海米,依托蓝谷电商、蓝谷区位、交通等优势打造特色旅游采摘路线,线上线下紧密结合,实现富民增收;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发展镇域产业经济,突出“重点项目”带动发展,推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国家深海基地等项目落地,辐射带动当地企业发展,乐享科技创新红利,发挥企业孵化器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带动企业发展。因蓝谷建设之势,小微企业发展迅速,自主创业人数增多,服务业、餐饮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展现良好经济活力。
  今年40岁的马文瑞是即墨鳌山卫马家白庙村的村民,近几年来,随着蓝谷电商发展,在蓝谷科研、高校专业技术人才的指导下,马文瑞做起了有机果蔬种植,搞观光采摘增收。“在街道办和村委会的帮助下,青岛农业大学蓝谷校区的教授和学生经常来大棚里给我们指导技术,包括优质品种培育、有机果蔬栽培、病虫害预防、大棚温度湿度的调控等等,结合电商线上宣传、产品销售以及线下采摘观光游增收。”马文瑞高兴地说:“目前主要栽种了2000多棵杠69西红柿及1.5万棵白雪公主、丹玉、妙香7号等草莓。杠69西红柿亩产可达到1万斤,市场价格10元/斤,草莓亩产可达5000斤左右,市场价格40元/斤,进棚采摘60元/人,除去人工成本及管理费用外,我这两个大棚的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
乡风文明新氛围
  鳌山卫街道借蓝谷引力之势,加快基础教育建设步伐,山大附属教育资源规划建设稳步推进,蓝谷科教资源的就地转化带动街道教育水平同步提升;健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村文化广场,村庄阅览室,山大路社区健身室、舞蹈室,确保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常态运行、长效管理和高效利用,丰富集体文化生活内涵;连续三年举办“文明有礼鳌山人”,打造特色文明品牌,评比文明模范,强化道德模范引领作用发挥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作用,坚持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民舞踩街,“广场周周演”,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养,凝心聚力,形成良好乡风。
  “以前吃完晚饭基本就是在家看看电视,玩玩手机,自从蓝谷建设以来,我们这经常举办一些文艺演出、纳凉晚会,村里还组织成立了舞蹈队伍,有专门的舞蹈教室,没事的时候我们就跳跳舞,看看节目,参加一些比赛,既健身强体,又增进了邻里感情,每天精气神足着呢!”东里村村民李爱玲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