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诺奖得主私交甚好

齐鲁晚报     2019年10月27日

  两位诺奖得主此次在泰山脚下的对话,已是他们的第六次座谈。之前,在西安、杭州、济南、北京,二人关于历史、关于文化已经多次交流过,而且私交甚好,勒·克莱齐奥曾到莫言的故乡——高密,看望莫言的老父亲。
  2014年8月,莫言与勒·克莱齐奥初识于西安。4个月后,他们在山东大学对谈,勒·克莱齐奥还受莫言与其夫人邀请,一同回到莫言的故乡——高密(左图)。
  此次山东之行,加深了两位作家的友谊。勒·克莱齐奥曾回忆道,“我想到他在很早以前,就是在这里开始写作,他和妻子、女儿也都生活在这里。我有一种一下子就和这个地方,和他的作品,建立起了强烈联系的感觉。我真的一点也不夸张,我的眼睛是湿润的。直到现在,我想起这里依然非常感动。”
  文人相惜,勒·克莱齐奥曾说,莫言几乎所有的书都有法语译本,自己很早就喜欢上了他的文字,“莫言的小说中有很多地方书写的是灾难和黑暗,让我感到震撼的同时看到了希望。”
  而莫言将比自己年长的克莱齐奥称为“勒老”。“勒·克莱齐奥先生的文笔非常优雅。他的小说从小处入手,依然展示丰富的人性和广阔的人生。那种感觉和细节很好。”
  莫言和勒·克莱齐奥的作品都非常注重从小处着手,展示丰富的人性和广阔的人生。无论是《透明的红萝卜》里的黑孩,《四十一炮》里的“炮孩子”,《蛙》里的姑姑,还是《变革》中科特迪瓦男孩让·马罗,《流浪的星星》中尼斯的犹太女孩艾斯苔尔等,无不让我们看到这些源自民间的故事的力量。

□本版编辑:徐静 □美编:继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