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后知后觉”比网红进驾驶舱更可怕

齐鲁晚报     2019年11月05日

 本报评论员 朱文龙
  11月3日晚,一张某女子坐在疑似客机驾驶舱内的照片在网上引发热议,照片的配文可以看到“超级感谢机长”的字样。多名网友指出,这名年轻女性是在客机飞行中拍摄的照片。11月4日,桂林航空对此事进行了回应,称该事件发生于今年1月,决定对当事机长处以终身停飞的处罚。
  按照我国《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乘客是不允许进入飞机驾驶舱的。之所以这样规定,是维护航空安全的需要。可以说,桂林航空对当事机长的处罚非常有必要。
  不过,事情到此还不能画句号。当事机长被处罚固然是咎由自取,但是这名女子和航空公司的责任也不能忽视。
  据报道,这名年轻女子是一名“网红”,而她上传照片到网络的目的可能是为了“炫特权”,毕竟飞机驾驶舱不是普通人能够进去的。不过,该女子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值得一提是,这名年轻女子曾在桂林某学校空乘专业学习的经历被披露后,这种“炫特权”的行为已经演变成了“出丑”——人们很难相信,一位经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会不知道飞行中无关人员不能进入驾驶舱的规定。
  事实上,像这样热衷“炫富炫特权”的“网红”还有很多,而这一群体的出现,与“流量至上”的观念有关。如今,拥有注意力就等于拥有流量,而拥有流量就意味着拥有巨大的盈利机会。于是乎,在流量可变现的当下,流量至上成为一些人的“信仰”。一些“网红”为了大量吸引“眼球”,积极迎合社会上的一些“恶趣味”,这名“女网红”便是典型的例子。也正是这位“女网红”的炫耀,引爆了航空公司管理中的漏洞。
  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事发机长的肆意妄为竟然在十个月后才被航空公司知道。按理说,机组其他人员应在降落后,立刻向航空公司汇报,但事实是,这起发生在今年1月份的事件,桂林航空在酿成网络舆情之后方才知晓,这表明桂林航空在管理上存在着漏洞,给了个别人“钻空子”的空间。涉事机长应该被处理,但航空公司负责安全工作的相关领导是否也该负有责任?著名的“海恩法则”指出,在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因此,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桂林航空必须举一反三,在企业内部加强对机组人员的安全教育,吸取教训,加强责任意识,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运营机制。对于民航管理部门来说,在日常也要加强对航空公司的安全考核,对于忽视安全问题的航空公司,要及时亮“黄牌”,通过削减航线等方式倒逼航空公司重视安全问题。
  近些年来,“无关人员进入飞机驾驶舱”的事件时有发生。飞机诚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这是以遵守民航规则为前提的。若是背离了这个前提,人们对飞机的安全信任感便会丧失。仅靠机组人员自律,航空安全很容易成为“纸上谈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