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剪”出大运河百米长卷

海阳一中教师携手11位艺术家以剪纸艺术视角再现大运河图景

齐鲁晚报     2019年11月05日

  本报11月4日讯(记者 李楠楠 通讯员 姜雅静) 近日,海阳一中美术教师王倩倩参与创作的“源远流长江山秀”大运河百米剪纸长卷暨剪纸艺术展在江苏省刘海粟美术馆盛大开幕,以独特的剪纸艺术视角再现大运河图景。
  剪纸艺术在海阳民间蓬勃发展,它就像一幅多彩的画卷,忠实记录着海阳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红白之间寄寓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小就热爱美术的王倩倩,第一次接触剪纸就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剪纸研学方面一发不可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近20年的剪纸创作中,王倩倩创作了一大批关于海阳题材的作品,如大秧歌、地雷战、大樱桃、海阳风景等,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情感呈现在剪纸艺术中。因取材大多为民间艺术图像和现实生活写生,王倩倩的剪纸作品风格清新且富有活力,不矫揉造作,不追求繁琐的装饰性表现,极具民俗气息和艺术感。
  今年春天,王倩倩老师接受其大学老师、著名剪纸艺术家王继红的邀请,参与了大运河山东段的创作。她们以聊城、德州、济宁、枣庄为创作的主战场,经过查阅资料、现场考察,创作交流、切磋技艺、专家讨论等活动,历经8个多月的艰辛努力,最终完成20余米的剪纸创作,首次实现以严谨写实的艺术手法、富有山东民间韵味的创作方向立体呈现大运河壮观历史风貌的剪纸体验,为运河文化的多样化传承作了重要的实验性探索。
  “我希望把剪纸教给孩子们,勾起他们的兴趣,说不准哪天就发了芽,开了花,结了果。这样,我们民间剪纸手艺才能真正传承下去。”同时身为海阳市剪纸传承人的王倩倩说,为了传承和发扬这门剪纸艺术,海阳一中专门成立了剪纸工作室,给学生们开设了剪纸课。民间艺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也让更多孩子获得了满足感、建立了自信心。
  据了解,此次展览以“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宣传富有东方神韵的京杭大运河”为主旨,将大运河沿线途经6省2市的11位剪纸艺术家组织在一起,通过剪纸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不同的地域特色,首次呈现了“大运河”壮观的民俗风情和人文风貌。
  整幅作品以北京通州为起点,以杭州为终点,既以写实的手法真实记录大运河迤逦前行的足迹,又从多个角度挖掘了古运河畔的历史积淀,特别是大运河申遗时首批58个遗产点都融入其中。长卷还重点展示了运河两岸淳朴的民风以及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如运粮、运盐、拉纤、开闸、造船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