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意蕴 灵境之美

齐鲁晚报     2019年11月12日

吕绍福朦胧山水小品展将亮相齐鲁美术馆
  “质任自然,是之谓淡”,作为传统水墨画家,吕绍福善将淡墨入画,追求画面景象的空灵之美。他以水墨冲和而溢于纸墨,笔畅墨妙迥出时流,呈现出一种从有形延至无形的视觉景象。11月22日——30日,由中国画学会、中国水墨画院、齐鲁晚报主办的“朦胧山水——吕绍福小品展”将在齐鲁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将展出吕绍福山水小品、纸本写意作品50余幅,通过回溯与梳理重要时期的创作脉络,展现其多年来在水墨画领域的笔墨探索和全新成果,呈现出源自于他内心的视觉镜像。

寻道传统 师法自然

  吕绍福的山水笔趣既有浩气磅礴之势,又有当代文人的书斋气象,前者是因为他对传统山水画意境具有深刻的领悟,笔触、墨韵、皴染等处处升华,铸就了吕绍福山水丰凝厚重的精神风貌;后者则是他善于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提炼中国画的精神昭示,并长期浸淫于古籍善本、历代画论之中,寻找时代与传统的最佳契合,同时又在恣肆豪纵的笔法中呈现出当代画家鲜有的古代文人气质。吕绍福说:“水墨画是中华民族在经历了历史沉淀与发展之后,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艺术形式。几千年的传承、是对美术的一种贡献。当代山水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对万物的主观感受,其形式的创作对于画家是艰辛漫长的,更不是靠一夕之功一蹴而就的,所以没有大量的文化积累与生活历练,是很难深度领悟水墨艺术的内涵与精髓。”
  师古而不泥古,泛学而持己见。吕绍福的创作并非单纯地表现艺术形式的唯美,更非是对传统绘画的复制性传承,而是在深厚的艺术功力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心性的感悟与沉淀,把对时代与历史的思考凝聚成观念性的艺术表达具象化。吕绍福表示:“笔墨作为表达工具,是为画面服务的。但离开了内心情感,单纯的笔墨是意义不大的。一味地照抄古人,照搬现实生活,画面的趣味就没有了,让别人联想的东西也没有了。所以我在创作中更多地追求当代审美的韵律表达和对内在灵感的氛围营造。”

在“朦胧”中意绘山水风采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吕绍福痴迷于以淡墨写物的题材创作,他先后多次深入成都、重庆、万县、长阳、巴东等地考察写生,感受不同地区的风物民情,究探水墨艺术中具有含蓄感的朦胧之美。在作品《烟云迷蒙旧情怀》《奇峰随云到天涯》中,幽谷林泉,峰峦秀色,云雾缭绕之幻境显映纸上。朦胧下的笔触劲健而细致,勾擦皴染写山石、林木、水流与云雾,在迷幻的景象中各显其特有的灵动气息。吕绍福介绍:“艺术能表现生活,意象的本源同样是对生活的主观反映,更是赋有情感的心灵的写照。我喜欢具有朦胧感的画面,因为朦胧会遮蔽很多东西,会给人联想的空间比较大。亦虚亦实,把具体理想当中描绘的实景画得精致一点,然后其他的物象通过云雾让他虚化,这样会给观者呈现出更多的遐想空间。”
  吕绍福精妙地运用水墨本身的模糊性、不确定性,诠释出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厚底蕴与内涵,并以水墨艺术的形式复原了人们心灵的精神向往。正如其在《情有千千结》一文中写道:“艺术语言联系着画家的经验,它既是存在的家园,又是有限界的、语言不能到达的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靠玄妙、朦胧、虚幻去补充。于是‘朦胧’便是我作为绘画语言的唯一追求,而且,乐此不疲。”

以笔墨之韵写时代气象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吕绍福的水墨作品带有强烈的拈连色彩,他将思想情感折射于自然物象,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学术特征,酿造提炼出具有时代意义的艺术符号。谈及水墨的时代性,吕绍福坦言:“古人讲笔墨当随时代,艺术要联系当代的思想感情,对山川的变化要融汇于心,要把这些东西融合在心里,要表达自己对山川的认识,对物象的新的理解。这是艺术要跟当代结合的主要原因。作为当代的画家,我认为必须有个人的精神面貌,有自己的艺术特点和艺术语言,这样才能在艺术当中寻找出真正的价值。”
  艺海浮沉,离不开热爱和坚守。吕绍福及其艺术创作丰富了当代中国写意水墨画的多元格局,他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化时代底蕴为内涵,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地耕耘,达成了与自然间的呼应、互通甚至融合。让观者面对这些朦胧境象时,仿佛置身于充满迷蒙气息的空灵之境。     (曹英瀚)

  朦胧山水——吕绍福小品展
主办:中国画学会、中国水墨画院、齐鲁晚报
承办:齐鲁美术馆、齐鲁晚报书画院
展览时间:2019年11月22日—30日
展览地点:齐鲁美术馆(济南市高新区舜风路101号齐鲁文化创意基地12号楼)
联系电话:0531-66675952

  关注齐鲁鉴赏
  山水之一
  吕绍福,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曾任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创作研究室主任。现为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山水之二
  山水之三


上一篇 下一篇